2010年4月10日 星期六

遲緩兒療育 親子一起探索…

3歲的早產兒「小典」有2個哥哥,他的媽媽發現他不太會走路,和哥哥發育落差很大,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發展遲緩。小典加入瑪利亞基金會遲緩嬰幼兒療育實驗計畫,近一年來,說話有進步,身體平衡感也變好。

瑪利亞基金會創辦人、小兒科醫師莊宏達指出,早產兒不一定會是遲緩兒,但若生產過程有腦傷、缺氧等狀況,家長在孩子發育過程就要特別注意。

鄭媽媽說,小典早產3個月,學走路年齡落後哥哥,2歲才會叫爸爸,檢查確認是發展遲緩兒後,曾在診所接受復健訓練,但課程時間不固定,後來上網發現瑪利亞基金會有療育實驗計畫,也重視親子互動,於是加入這個計畫。

小典昨天玩串珠,療育師抱著小典,讓他自己彎腰練習背部肌耐力,媽媽在一旁指點,他一邊摸索,研究色彩,神情非常專注。

台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長傅秀媚說,遲緩兒發生率約6%至8%,3歲前是治療關鍵。台中市社會處針對遲緩兒有每月3,000元療育費用補助,孩子經過鑑定確認是遲緩兒,家長不要氣餒,可申請補助費用,提早讓孩子接受治療。

市議員黃國書也有一個孩子是遲緩兒,小時候觀看電動火車,多數孩子都會好奇想碰觸,但他的孩子很安靜,經過治療才慢慢改善,現在已經讀小學。

傅秀媚指出,治療早期療育的機構不少,除了瑪利亞基金會、各大醫療院所、家扶中心、十方起能中心也有相關課程,家長可以參考選擇。

聯合報2010/04/10 記者喻文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