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輔具衛教資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輔具衛教資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1月31日 星期二

後座未繫安全帶 後天起開罰

小客車後座乘客繫安全帶半年宣導期結束,後天起(二月一日)後座成年乘客未繫安全帶,將全面取締,由於取締難度確實較高,警方表示將以現場攔檢告發為主。

2012年1月25日 星期三

失智症者記憶喪失 甚至會產生敵意

阮綜合醫院神經內科洪國瑋醫師說,失智症起因於腦部神經元的退化,雖然病人的退化程度與方式不盡相同,但是短期記憶喪失卻是共通的症狀,也就是說病患容易忘記剛剛所做或所說過的事,而一再地問同樣的問題或是同一件事重複地做。

當病人意識到自己有某些認知功能喪失的時候,自然會產生不安全感而加重生理上與心理上的負擔。有的病人是直接對家人產生不信任感,甚至因記憶混淆而產生敵意;有的病人則是對任何事漠不關心,或是常常忘記關水、關燈、關瓦斯、熄滅火爐等等具有居家危險性的動作;更有人則因為無法正確辨識地理位置及方向,常常在外面走失或是忘記自己的房間在哪裡。

2012年1月14日 星期六

重視孩童學習困難 尋求正確醫療


「學習」一詞有很多不同的定義,多半認為學習是一個過程,透過腦部神經系統的整合,可以對環境有較好的適應能力。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就是透過「經驗」、藉由「學習」、進而「改變」。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常會面臨到的問題及狀況如下:

2012年1月9日 星期一

失智長者出遊 最好著醒目衣帽

過年全家出遊,稍不留意,失智長輩就可能走失。台灣失智症協會提醒,最好幫長輩準備顏色較易辨識的衣服、醒目的帽子,一旦不慎被人群沖散,較容易辨識。

2012年1月8日 星期日

過動兒人際衝突 家長處理3步驟


「您的孩子今天跟同學打架!」「您的孩子今天搶了別人的玩具!」相信許多過動症孩童的家長對這樣的對話內容都會心有戚戚焉,尤其是孩子進入學齡階段,行為問題和人際互動問題會越來越明顯,許多家長看到學校老師或其他家長的手機來電顯示就會開始焦慮,甚至開始影響家庭的生活品質,如何養育過動症的孩子往往是家長心中最大的問題。

神奇的生理時鐘與疾病

     小自偏頭痛、關節炎,大到心臟病,各種病痛發作的機率及嚴重程度,在一天24小時不同時間差異很大,而控制人體生理時鐘的部位就在顱骨底部的下丘腦。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失語症 家中可簡易篩檢


「阿公自從中風後,講話都不清楚、欲言又止,甚至到最後就嘆氣不講了!而且常常聽不懂我們在說什麼?」這是腦部受傷者的家屬常會遇到的情況。

呼吸器配戴不當 易造成臉部傷害


花先生因肺部疾病惡化而必須配戴「非侵襲性正壓呼吸器」,來幫助呼吸。由於言語及行為無法表達,家屬及看護也無從察覺,不久後,發生臉部有紅斑及鼻子壓傷,最後病情惡化插管。
 

2011年12月11日 星期日

掌握技巧 中風穿衣不求人

中風後,造成的單側肢體無力,常造成病人在自行穿衣時感到困難與不便。其實只要掌握正確的穿衣方法與技巧,經由適當的訓練,中風病人還是可以自行完成穿衣的活動,並減輕照護者的負擔,也提高日常生活的獨立性。

2011年12月3日 星期六

你知道嗎 家屬可報警協助用藥

許多人知道復康患者強制住院措施,如果患者不遵從醫師指示用藥,家屬可報請警察機關協助,要求警員到場,強制病患用藥。另外,為了提高藥物治療意願,國內引進長效型抗精神分裂藥物,一個月只需打一針。

2011年11月27日 星期日

恐汙染河川 廢棄藥品別丟馬桶

廢棄藥品千萬別丟進馬桶或倒入水槽。藥師公會全聯會委託學者研究,河川、汙水處理廠放流水裡,抗生素、止痛藥等四種常見藥物成分濃度都比國外高,可能與藥品丟入馬桶或水槽有關。

2011年11月26日 星期六

中風失語症 把握復健黃金期


中風除了在肢體運動功能上會發生障礙外,同時也會在語言及吞嚥方面產生困難,也就是所謂的「失語症」。

失語症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後常見的症候群,比如中風、頭部外傷等都有可能出現失語症。由於腦部損傷,使得中樞神經處理語言訊息的能力喪失或受損,就會使得語言溝通能力喪失或減弱,且可能出現在理解或表達兩方面。除了聽和說外,語言能力的受損也會出現在閱讀和書寫方面。

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

直腸電擊取精 癱男得龍鳳胎

癱瘓患者透過電擊取精,也可有下一代。29歲的職訓局員工林振弘6年前因車禍下半身癱瘓,從此陰莖雖可勃起,但沒法射精讓伴侶受孕,後經求醫透過在直腸塞入電擊棒、刺激儲精囊的電擊取精方式做人工生殖,現已育有一對龍鳳胎。

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強力磁鐵玩具 恐為幼童殺手

可以組成任何形狀的強力磁鐵球看起來很好玩,也是許多上班族喜愛的紓壓玩具。不過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警告父母,這些強力磁鐵可能是幼童的致命殺手。

小型鋰電池 嬰幼兒誤食傷害大

嬰幼兒經常使用在玩具中體積極小的鋰電池,很可能造成他們不小心吞食而危害健康。專家呼籲家長必須提高警覺。

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老人身心症 不可輕忽

根據內政部統計顯示,到今年6月底,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約有200萬人,老化指數69.97%,至民國120年,每5個人當中就有一位老年人,高齡化的人口發展帶來的問題值得重視。

2011年11月6日 星期日

脊髓損傷患者性生活 男恐無能、女多無感 真誠、接納為重點

脊髓損傷患者行動不便,可否從事性行為?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主任張世明指出,男性傷友會伴隨性功能障礙,就算能勉強勃起、射精,精蟲品質也很差;女性傷友則能從事性行為,但神經受損影響知覺,有動作,卻無感,還是能受孕,但懷孕期間會非常辛苦。

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樂齡總動員 美發起規律運動

美國戰後嬰兒潮人口近8千萬人,即將邁向65歲,美國國家老人局於2011年10月19日,正式啟動「樂齡總動員計畫(Go4Life)」 ,希望老年族群藉由運動或規律性體能活動,更有效的維護健康和增進生活福祉。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五~八成身心障者 咀嚼吞嚥困難


高醫一分針對身心障礙者的研究顯示,50%至80%的身心障礙者,有咀嚼、吞嚥困難,醫師指出,有患者明明每天刷牙,一開口卻還是看到食物殘渣藏在兩側臼齒牙齦和頰間,除了容易發生吸入性肺炎,若未做好口腔保健,細菌很容易隨著食物殘渣進入肺部,造成感染,甚至引發敗血症危及性命。

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失智症搶時間 減緩記憶流失速度

     愈早發現療效愈佳,雖然藥物無法逆轉病程,卻能延緩病情惡化速度,認知復健也有助益。

     台灣老年人口快速成長,根據統計,失智症患者9成是65歲以上銀髮族,因此,無論是站在關心自己或關懷長輩的立場,每個人都應對失智症多一分瞭解。

     耕莘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劉議謙表示,失智症是一種腦部退化的疾病,最主要的病徵就是「記憶退化」,例如完全忘記與別人的約定,且事後怎麼都想不起來有這麼一回事;或明明在家附近,卻繞來繞去找不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