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失智症搶時間 減緩記憶流失速度

     愈早發現療效愈佳,雖然藥物無法逆轉病程,卻能延緩病情惡化速度,認知復健也有助益。

     台灣老年人口快速成長,根據統計,失智症患者9成是65歲以上銀髮族,因此,無論是站在關心自己或關懷長輩的立場,每個人都應對失智症多一分瞭解。

     耕莘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劉議謙表示,失智症是一種腦部退化的疾病,最主要的病徵就是「記憶退化」,例如完全忘記與別人的約定,且事後怎麼都想不起來有這麼一回事;或明明在家附近,卻繞來繞去找不到回家的路。


     但因失智症好發於老年人,以致上述相關症狀出現時,患者及家屬常會自我安慰「老了嘛,沒什麼大不了!」進而錯失及早診斷、及早治療的先機,直到患者漸漸出現妄想、錯亂等中重度症狀時,家人才恍然大悟是怎麼一回事,然而,此時任何治療方式的效果,都將大打折扣。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邱銘章也說,根據國際公認的盛行率推估,台灣目前至少有12萬名以上失智症患者,但受到「診斷出來也沒有藥醫」等說法的影響,現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失智症患者只有3萬3千791人,比例僅2成5。

     面對失智症,現有藥物雖無法完全治癒,也不能改變或逆轉病程,卻能延緩患者病情惡化的速度,「正因患者終有一天會連最親近的家人都不認得,才更凸顯患者與家人共同擁抱昨日記憶的可貴。」

     除了藥物,認知復健與照護設施、機構,對失智症患者也很重要。劉議謙說,所謂認知復健,常見方式包含了音樂治療、懷舊治療、頭腦體操、園藝治療、寵物治療等,藉此對患者大腦產生刺激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選擇認知復健的媒介時,應視患者的文化、教育、家庭背景的不同而作調整。舉例說,本土阿公、阿嬤常用日語歌曲做音樂治療,但若一視同仁將此治療拿給榮民伯伯使用,恐怕只會達到反效果。

     此外,失智症因為疾病的特殊性,重度患者常會四處遊走,也可能會有衛生的問題,需要的照護設施,也都與一般失能的老人家不同,建議家屬慎選專業的失智照護機構,才能提供老人最適切的照顧。


中國時報 2011/10/23  黃天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