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者的教育應與時俱進,傳統的、保守的教育更該接受改革!」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理事長王建立說,從啟明學校到各大專院校,視障教育過於保守,傾向「保護」的多,「教導自立」的少,他認為,失明只是看不見,不等於喪失生活自理與學習能力。
王建立表示,早期盲人資訊獲取不便,台灣每年出版四至五萬冊新書,其中,只有不超過一千五百份的點字書和有聲書,除了製作困難、耗費人力和經費外,點字「難與明眼人互動」是一大主因,因為點字代表的意思是注音,不是國字,使視障者分不清正確用字,這個缺點也大幅降低就業錄取率。
建立字庫,並且以辭彙的方式解釋字義,是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研發,並希望推廣的軟體與教育方向。許多視障生念書念了十幾年,都大學畢業了,還不知道「機器」和「飛機」的「機」是同一個字,相較於大陸盲胞,他們的錯字率低很多,因為他們採用羅馬拼音的認字方式,「學習羅馬拼音或建立字庫,是改革視障教育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提早讓視障者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王建立說,視障者受到先天生理的局限,所以必須比一般人還要早知道切入點,專精學習,不能再像過去,都把小孩放在固定的位置上,替他們想好可能的出路,抹煞了潛力。
另外,針對中途失明者的視障教育也應有區隔,因為中途失明者了解國字與字義,建議學習「無蝦米輸入法」,打字不易出錯,若練就低錯字率,企業主較願意雇用,例如一名學員就因錯字率極低,目前擔任律師事務所的助理。
人間福報 2010/12/11 李祖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