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Arduino. tw 樂園 開放硬體這條路
不讓大公司企業文化勒死自己的夢想,三個大男生窩在山上的小工作室,在科技與藝術間尋找火花。台灣開放硬體運動的重要社群-Arduino.tw樂園;立志在下一個十年,讓普羅大眾用自己的手改變科技世界。
關渡的空氣帶著些許溼度,綠地、牛隻、閒適行人;這裡不是清大、不是交大,是科技線記者甚少造訪的台北藝術大學。我們拾階而上,進入一棟看似宿舍的公寓裡頭,在這裡,每一扇門裡頭都孵著一個正在茁壯的創業夢。
三樓,兩個七年級的大男孩,一個拿著線鉗接線路,一個正在焊接控制板。台北設計大展上,他們以Arduino為基礎,製造了八面、十三公尺的牆,以電機控制馬達配合光影變化而來的裝置藝術。開關啟動,馬達趨動黏於其上的不規則形狀紙盒,旋轉之間,光影變化令人不由得為之目眩。
「科技結合藝術可以很有意思,而且不是只能玩LED吧?」Arduino.tw樂園共同創辦人林義翔這麼說道。
這個工作室不大,一張長桌、一個工作檯,除了電腦之外,這兒也堆滿了電路板與零件、焊接工具和量測儀器,更趣味的是工作室的角落還有兩大落油紙包裹、尚未組裝的紙盒。Arduino.tw另一位共同創辦人劉士達表示,這些尚待加工的半成品是由他們自個設計再向紙廠訂製,訪問當天才剛從市區搬回關渡。
沒有氣派大廳、沒有噱頭十足的時尚交誼廳,一旁還豎著兩張床,因為他們經常睡在工作室裡。沒有專責分工、沒有年薪分紅,他們是研發工程師、也是現場作業人員;甚至,他們也是產品經理、行銷、採購。燈光昏黃的工作室裡展現了道地的「車庫創業」精神,但他們不孤獨,透過網路,Arduino.tw樂園裡頭有OOO位社群成員與他們共享創新。
極具車庫創業精神的Arduino.tw,正是台灣開放硬體運動的縮影。
就是要全盤掌握 不當產業小螺絲釘
時間回溯到2005年,北藝大科藝所的10位研究生各自用Arduino完成作品,劉士達將這些作品以部落格形式放在網頁上,隔年,Arduino.tw樂園正式成立。他們在網站上分享各種Arduino的應用方式。直到現在,已經累積了180篇左右的原創文章;他們也開始舉辦工作坊、翻譯原文書籍,推廣Arduino這個有趣的玩意。
說起來簡單,但實際走來其實並非一路平坦。這些年來網站營運都是他們自掏腰包,直到2009年才籌足經費、合資成立了帝凱科技(Decade)公司。台灣人傳統的認知中,電子電機學系學生畢業後應該直接進入科學園區成為所謂「新貴」;他們選擇的路,明顯與別人不同。
「我們也曾經進入大型科技公司上班,但那終究不是我們想要過的生活。」林義翔說,在大型科技公司上班,儼然是龐大產業鏈分工下的一顆小螺絲釘。在那裏,他們發現自己看不到產品的整體輪廓,更找不到對工作的熱情。
成立了這間小工作室後,他們要逛家具賣場買材料、要挽起袖子與木工師傅搏感情、要戴著護目鏡焊接純手工電路板、要花三個月設計造型,再宛若家庭代工組裝上百個不規則形狀紙盒。
「在雜七雜八的流程之中,我們反而更能享受『創造』的成就感。」劉士達很自得的這麼說。
藝術+硬體+軟體 = 下個十年
在Arduino.tw樂園網站上,還有設立一個「雜貨店」,他們針對常見的需求開發出一些套件,社群成員可運用此套件來嘗試自己的創意產品設計。如果有特殊的需求,也可以在這裏提出來,兩位老闆會試著去滿足這些需求。
「相較於一些零件銷售的網站,我們的東西會比較貴,理由很簡單,因為我們的板子是『純手工』做的。」林義翔用筆尖指著電路板上比米粒還小的一堆電阻、電容、震盪器說:「這些都是我們用熱風槍吹半天,搞到眼睛快脫窗才焊上去的!」
這些「工藝級」的板子,還不是你說想買、就買的到。
「我們這家店,不只是想賣板子,更重要的是想幫人實現互動裝置的創意。」因此,當有人下單想買東西時,店老闆會再三與客戶確認使用需求,並請他們先看過使用說明書,如果看完還是不了解電路燒入或控制的方法;那很抱歉,雜貨店老闆可能不會出貨。
當然,如果只有想法卻沒有工夫,可別氣餒,可以將案子交給全能的店老闆來完成。舉例來說,他們曾接到台北市一間高級俱樂部的委託,替其中以「鳥」為裝潢主調的餐廳設計互動裝置。腦筋一轉,他們在餐廳門口的牆面上設計了一個投影裝置,平時無人走過時僅是一個鳥籠的圖像,但當感測裝置偵測有人走過,便會有一隻鳥兒飛出、叼著菜單吸引客人為之駐足。
同樣的概念,林義翔與劉士達,以及目前正在服役的另一位成員邱昌偉,嘗試從藝術的角度出發,透過科技的手法,呈現出種種有張力的互動裝置藝術作品。合作對象除了商業空間之外,也不乏藝術家,想在自己的舞蹈表演、音樂會中,融入科技元素和觀眾互動。
「在過去,要獨立做出很酷、很炫的互動裝置,除了要花大錢外,更難跨越的其實是技術障礙。」劉士達指出,有許多好的創意都被「技術」這兩個字給扼殺掉了。Arduino的出現,在技術與藝術的兩端鋪了一條更平順的接軌之路。因為開放電路圖,有興趣的人可以眾志成城,在別人的開發基礎上更進一層。
林義翔還說,過去,軟體與硬體工程之間的溝通很差,作軟體的人只顧著寫軟體,作硬體的人也悶著頭做自己的硬體,最近幾年慢慢有了轉變,現在,他想做的事情是把「藝術」拉進「科技」之中。而「開放硬體運動」,則讓兩者間的距離更近。
「也許下一個十年,天馬行空的想法不再侷限於專業人士才能完成,任何人都可以更輕易實踐自己的想法。」
CTimes零組件雜誌 2011/11/15 朱致宜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