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3日 星期二

玩出大能力 圖板遊戲讓孩子目不轉睛的學習

研究發現,孩子的知識取得來自生活中的,比書本中多得多,尤其是智能正在成長發育的孩子,每天都像塊海綿一樣吸收世界上的新事物,要透過他們活潑的四肢與頭腦,不斷地動作來認識這個世界,並且模仿學習。


二十世紀以來,圖板遊戲在歐美的家庭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親子之間,透過爸爸媽媽與孩子玩遊戲的過程,刺激孩子對於世界的認識與智慧的增長,專家們認為,圖板遊戲和童書一樣,對於孩子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並且是成長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

說到玩遊戲,爸爸媽媽可能會皺起眉頭想,我的孩子每天都在玩,為什麼我們還要跟他玩遊戲呢?爸爸媽媽都希望孩子能夠多花時間來學習知識,而就對「學習」的認知來說,台灣許多家長都會直覺得認為,「就是要透過書本,要讓孩子安靜的坐在書桌前閱讀,才能達到學習的目的」,這樣的觀念是大大的錯誤。再說教孩子坐下來學習一個小時,遠比和孩子玩一小時的遊戲,困難得多了。因此近年來,許多教育專家也不斷在探討,如何在教學中融入遊戲,或是以遊戲來引導學生學習。

家庭遊戲是所有教育的基石

研究發現,孩子的知識取得來自生活中的,比書本中多得多,尤其是智能正在成長發育的孩子,每天都像塊海綿一樣吸收世界上的新事物,要透過他們活潑的四肢與頭腦,不斷地動作來認識這個世界,並且模仿學習。

由於兒童的學習除了從「聽」、「看」中學外,許多智能必須在特定的情境下由「做」中學。也就是說,透過實際的操作、演練、角色的扮演等方式來體驗、嘗試錯誤,才易融會貫通,讓這些知識形成概念,化為行動,遊戲就符合了上述要件。

在遊戲前先讓兒童了解規則,之後再實際進行遊戲。讓兒童在遊戲時能明確的知道遊戲目標,進而從遊戲過程中,藉由不斷演練、嘗試錯誤,修正策略以達成遊戲目標,完成四肢和大腦的開及發學習。另外,遊戲所帶動的歡樂氣氛,也有助於兒童參與,並且提供兒童與他人互動的機會。

打破遊戲的刻板觀念

大多數成人對於兒童遊戲的刻板印象就是:因為兒童的精力旺盛,所以需要透過遊戲來消耗他們多餘的體力。但若遊戲只是消耗精力,為何生活中常見到有些孩子明明已經玩到精疲力盡,卻還是堅持要玩?為何孩子總是受到光鮮亮麗的玩具、五花八門的卡通所吸引,對於具有互動性和趣味性的遊戲,更是讓他們愛不釋手,一玩再玩。

中華民國圖板遊戲推廣協會理事長陳清華談到,我們不能小看了遊戲對於兒童的意義。若是家長們認為遊戲只是孩子無意義的動作,除了導致遊戲的價值被低估,還會忽略孩子從遊戲中學習的重要性,也限制了家長與孩子一起從事遊戲的機會與時間。許多國外的學者專家更發現,圖板遊戲所蘊含的教育意味,其實是孩子們在生活中學習知識的表徵,在做各種發牌決策、啟動遊戲策略。

遊戲對兒童的幫助

圖板遊戲運用在開發腦力上,具有神秘的魔力,陳清華說,今天剛學會規則的孩子,可能還不清楚每一項規則的意義,但是,玩過幾次以後,他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在這個階段他很清楚他現在的動作,會牽動其他玩家的動作與決策,也就是說「放下一塊圖板拼圖的角度,就可以看出這個孩子的智慧增長,家長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他的孩子是處於被動階段、思考階段、理解階段還是主動階段。」

遊戲行為與認知發展的互動

從認知發展觀點來解釋遊戲,育兒專家認為「認知發展影響兒童的遊戲行為」,所以遊戲行為是了解兒童認知發展的指標。在遊戲過程中,幼兒會將現實世界中的新事物、新情境以及新行為納入現有的認知結構中。也就是說,透過遊戲,幼兒可以練習日常生活中新學到的技巧,使此技巧更為成熟。必要時甚至透過想像去改變現實世界,使它更符合現有的認知結構,例如:幼兒把積木當電話、把竹竿當成馬。因此在遊戲中,認知上的同化作用大於調適作用。

想像力與創造力

國外的研究報告指出遊戲不僅能增進幼兒的情緒發展,更能增加思考的發展,因為在遊戲,中幼兒通常會挑戰自己的觀點,嘗試想像比自己實際發展較高層次的思想或行為。另外,透過創造想像或虛構的情境,也有助於幼兒抽象思考能力的發展。

讓遊戲不只是遊戲

國外學者看到了遊戲的潛力,紛紛投入相關研究來證明遊戲對於學習的幫助。其中引發學者在近來研究的重點,即是圖板遊戲(Board game或稱tabletop game)的應用性。圖板遊戲(Board game)泛指在桌面平台上進行的遊戲。圖板遊戲打破很多家長對於一般遊戲的刻板印象,在圖板遊戲中需要運用策略,邏輯推理能力,或是空間能力、數字概念等,讓遊戲變得如此不同。兒童從中除了獲得玩遊戲的娛樂,也增強了上述能力。

在德國,圖板遊戲是一種極度被重視的遊戲類型,重視程度遠超過世界其他的地區。因此,歐洲有蓬勃發展的圖板遊戲產業,開創出不同其他地區的遊戲。舉例來說,德國出版的遊戲最多,此種遊戲有以下幾個特徵:

(一)設計給多位玩家,通常二到五位。

(二)設計給家人,這表示簡單易學連小朋友都能上手,但是其策略性又能引起成年人的興趣。

(三)提升玩家的互動,同桌的玩家都需注意對手的動靜。

(四)不會有玩家被中途淘汰,通常遊戲完結在某個玩家達成獲勝條件。

(五)通常遊戲過程在一到兩個小時,當然還是有較長或較短的遊戲。

(六)繪製精美且附有高品質的配件。

陪玩,釋放出愛與關懷

陪伴,是在孩子的成長階段一個重要的課題。現代社會的父母雙薪家庭的比例攀高,相對的對於孩子的陪伴時間也就縮短了。許多針對親子設計的圖板遊戲,就是希望可以在短暫的一兩個小時的遊戲過程中,讓父母可以迅速的理解自己孩子的所思所想所為,這也是為何圖板遊戲在20世紀中產階級出現後,也隨之盛行的原因。

在歐美的家庭教育中,無論是童書或是圖板遊戲,都不是家長花錢買給孩子後,就讓孩子自己到旁邊玩的玩具,而是爸爸媽媽陪伴在孩子的身邊,透過念故事、玩遊戲的過程中,瞭解孩子的心靈成長現狀,並且適時的給予正確的引導。

答案並不是只有對或是錯

父母帶領孩子一起玩遊戲,是圖板遊戲設計者的初衷,但是父母的態度絕對不能急躁。遊戲是趣味的,也沒有一定的答案,帶領孩子玩遊戲的家長,一定要除去「贏」、「得分」的刻板觀念。

在遊戲的過程中,重點放在孩子衍生出答案的過程,像是在「拼放」中學習「圖像邏輯」、在從「決策」中學習「投資管理」、在「得分」中學習「資源運用」,孩子如何想比孩子想得對不對重要的多了。遊戲提供了個人社會學習的機會,在這樣的學習中,孩子們可以不必擔心會遭遇失敗。

學習好好玩 玩出大能力

歐美圖板遊戲的設計,讓我們看到了設計者欲透過遊戲傳達更多的概念,或許是數學、或許是歷史、或許是語言表達、或許是反應訓練、或許是策略運用等。

圖板遊戲針對家庭用途的考量,遊戲不再專屬於兒童,也不僅侷限於課後時間。即是希望擴大遊戲的年齡層,讓兒童在成人的帶領下,幫助兒童獲得更高層次的行為功能。學習不再只有傳統的教與學、按表操課的教科書,讓遊戲也加入學習行列中,不管是哪一年齡層的兒童,都可以學習「好好玩」!相信孩子會更能體會「學習」真的好好玩!

聰明寶寶 2009/10/13 【文/林如茵;諮詢/中華民國圖板遊戲推廣協會理事長陳清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