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9日 星期六

單身潮少子化系列

結婚對數嬰兒出生數 雙創歷史新低

     單身潮少子化系列1

沒結婚、沒生小孩的民眾越來越多,去年台灣結婚對數與嬰兒出生數均創歷史新低紀錄;離婚對數雖未創新高,不過去年也有5萬多對離婚。


     總部設在美國華府的非營利組織「人口資料局」(Population Reference Bureau)日前公佈的最新全球人口趨勢報告指出,台灣全球生育率最低,平均每名婦女只生1個小孩。

     少子化問題嚴重,繼民國97年嬰兒出生數19萬8733人,首度低於20萬人後,根據內政部近日完成統計顯示,98年出生嬰兒19萬1310人,再度刷新低紀錄。

     觀察嬰兒生母國籍,本國籍者占91.32%、大陸港澳地區者占4.6%、外國籍者占4%。近6年生母為大陸港澳地區者比率大致維持相當,生母為外國籍者比率逐年遞減。

     不僅出生嬰兒數創新低,去年結婚對數11萬7099對,也創歷史新低。

     從統計數據觀察,近6年結婚對數在11萬至15萬對區間起伏,93年13萬1453對,94、95年微增至14萬對左右,96年下滑至13萬5041對,97年爬升為15萬4866對,不過,去年卻大幅下降到11萬7099對,是歷年最低。

     離婚對數從89年突破5萬對後,呈逐年攀升趨勢,95 年達6萬4540對,96、97年分別下降至5萬8518對、5萬5995對,去年微幅增加至5萬7223對。

************************************************************************************************************
政府祭鼓勵生育措施 成效有限

     單身潮少子化系列2
因生育率低而產生的少子化現象,已成為許多國家的重要課題。不只台灣,鄰近的日本、新加坡等國家,都有鼓勵生育的措施,甚至發津貼補助,但未見明顯成效。

     以台灣為例,政府現有多項兒童福利照顧措施,包括發放幼兒教育券、醫療補助、托育補助、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等。受僱者不分男女,還可請2年的育嬰留職停薪假。

     總統馬英九上任後,內政部也請專家學者研究發放兒童津貼的可行性,相關作為都是為協助民眾減輕養兒育女的沉重負擔。

     不只中央積極提供讓民眾願意生育的誘因,地方政府也砸下重金,獎勵婦女「增產報國」。新竹縣市、嘉義市、彰化縣、雲林縣等多個縣市,都發放生育補助津貼。以新竹市為例,生育第1胎補助新台幣1萬5000元,第2胎2萬元,第3胎2萬5000元。

     不過從數字來看,台灣持續低迷的生育率仍未見起色。繼民國97年嬰兒出生數19萬8733人,首度低於20萬人之後,98年出生嬰兒再創歷史新低,只有19萬1310人。 

     同樣面臨少子化問題的日本,也祭出多項對策,包括孕婦免費檢查的次數增加、簡化生產育兒補助金(約新台幣11萬6000元)領取手續、小學六年級以前,每人(約新台幣1700元)津貼等。甚至有日本大企業保證重新雇用因育兒辭職的女性職員。

     新加坡方面,生育第1胎享有5000新元(約新台幣11 萬1000元)稅務扣抵且有嬰兒紅利4000新元(約新台幣8萬8000元);生第1個孩子的兒童培育戶頭,也將獲得政府存入6000新元(約新台幣13萬3000元),支付孩子的學前教育和醫療費用。

     新加坡政府在2008年發出2.3億新元(約新台幣51.75億元)的嬰兒紅利,比5年前的5500萬新元(約新台幣12.38億元)高出許多,但出生率卻未明顯提升。2008年總生育率下滑至1.28人(每位育齡婦女平均生育子女數),有3萬2423名嬰兒出生,只比2003年多出 129人。

     對政府的提振生育率措施,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王雲東認為,生養小孩是長時間付出,政府鼓勵生育措施,多半是短期或一次式給付,無法提供足夠誘因,必須從改善大環境著手。

     內政部長江宜樺也說,民眾不生育的原因可能與經濟狀況、自然環境惡化、社會環境衝突有關,若根本問題沒有改變,其他措施的作用有限。

     不想結婚、養不起、不想生的民眾越來越多,要對症下藥,根本解決低生育率問題,除了發放津貼,提供完善社福措施,最終還是必須從改善經濟、教育、治安等層面著手,打造有利民眾生育、養育的友善環境。
*********************************************************************************************************
觀念改變 晚婚單身族越來越多

單身潮少子化系列3
在日本,過了適婚年齡仍未結婚的女性被稱為「敗犬」;在台灣,不管是敗犬,或單身未婚男性有越來越多趨勢,有人不想結婚,也有人仍不放棄尋找真命天子。

主計處統計,25至39歲女性未婚比率自民國86年的22.45%,上升至96年的39.39%。內政部數據也顯示,民國77年新郎平均初婚年齡為29.5歲,97年提高為32.9歲;新娘平均初婚年齡也從26.1歲提高為29.5歲。

內政部定義的「適婚年齡」是22歲至30歲,過了適婚年齡而未婚以及晚婚的比率越來越高。

沒有結婚的原因不外乎沒有心儀對象、崇尚單身自由生活、經濟狀況不允許等。也有不少女性因為經濟獨立,只想談戀愛,不想受婚姻束縛,甚至有些女性觀念前衛,只想要小孩,不想結婚。

年過40的徐小姐至今仍是單身。她說,讀書的時候忙於讀書,工作的時候忙於工作,沒有把心思放在找對象結婚。等到工作、收入穩定,建立自己的生活模式後,覺得結婚應該是對自己的生活加分,而不是減分。

「現在年紀大了,在婚姻市場上的優勢減少,只好一切隨緣,不管有沒有結婚,把自己的生活過得充實最重要。」現在的徐小姐沒有積極找對象,不過,如果真愛出現,她也希望不會因為結婚而降低自己目前的生活水準。

6年2班的方先生是國小老師,工作穩定,去年買了人生第1棟房子,但卻尚未找到「女主人」。雖然家人很心急,同事也積極安排相親,但他也是隨緣。他說,感覺最重要,到現在都沒有碰到對的人;找不到對的人,不排除一輩子單身。

31歲未婚在網路公司上班的黃先生,平均每天上網超過10小時,沉溺於網路世界,被公司同事稱為「宅男」,連談戀愛都是用網路與女友溝通,最後落得分手下場。

「宅男其實比較不懂得與女生相處」,雖然前段感情因為網路認識,也因網路分開,黃先生仍不改其宅男生活。他覺得,只要時機對了,有緣人就會出現,他並不擔心。

近年來由於社會型態轉變,過去傳統的婚姻、生育與家庭觀念面臨考驗,晚婚、不婚、不生成為政府與全民必須正視的新課題。
********************************************************************************************************
少子化衝擊 學生人數愈來愈少

單身潮少子化系列4
大學學測報考人數逐年降低、入學人數減少,有國小準備把閒置教室轉型,甚至把課桌椅送給弱勢團體;少子化讓看似蓬勃的坊間兒童才藝班,也將面臨招生不足的隱憂。

台灣婦女生育率像溜滑梯一樣,逐年下降。民國40年總生育率有7.04人,但自73年起總生育率卻降至2.1人以下,去年更下降至1人,出生嬰兒19萬1310人,創下歷年新低。

少子化為社會帶來不小衝擊,首當其衝的是學校招生不足、減班以及流浪教師問題。根據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國教科數據顯示,北市國小94、95學年度平均每年減少約2000名孩童入學,96到98學年度減少量攀升至每年7000人。

各縣市都有國小減班問題,連帶使得教師缺額降低,台中市政府去年首度未辦理國小及幼稚園教師甄選,台南縣政府也同時停辦國中小學教師甄選。

因應國小逐年減班,造成不少閒置教室,有許多台北市國小將教室轉型供民間辦托兒所,或建置社區運動休閒中心。屏東縣政府還將國中小剩餘課桌椅免費提供弱勢團體和家庭使用。

大學招生也受到少子化影響,98年大學學測報考人數14萬1858人、試場3436間,較97年少了8156人、193間。大考中心副主任洪冬桂曾感嘆,「少子化來的又快、又急,考生減少幅度出乎預料」。

孩子越生越少,許多家長也更捨得花錢在小孩身上,少子化商機隱然成形。許多百貨公司童裝部、嬰幼兒商品都走中高價精品路線,且各式音樂班、心算班、才藝班如雨後春筍般林立。但相對的,也因為孩子愈來愈少,這些才藝班未來恐怕也會面臨招生不足窘境。

少子化為許多行業帶來衝擊,且可能導致人口負成長,進而衍生勞動力不足、人口結構老化、扶養負擔過重等社會問題,如何因應,考驗政府的智慧。


    * 2010-01-09  (中央社記者謝佳珍台北9日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