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鶴言今年45歲,13年前罹患帕金森氏症,因長期用藥,劑量已調至最高,卻仍壓不住顫抖及僵硬,DBS(腦深層電刺激)是目前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卻需自行負擔80多萬元,陳無力給付,台北市議員潘懷宗呼籲健保局將DBS納入健保保險給付。
陳鶴言32歲時發現右腳與右手開始變得僵硬顫抖,一開始以為是運動傷害,導致神經或骨頭出問題,看過不少醫生及多次檢查,始終找不到病因,直到轉診至神經內科,才確定得到帕金森氏症。
潘懷宗指出,目前DBS手術尚未全額獲健保給付,健保只給付晶片部分,其他相關費用需80至100萬元,對一般家庭而言都是沉重負擔,何況陳鶴言年輕即得病,無法工作,更難以負擔。
陳鶴言這些年一個人獨自在士林租屋生活,偶爾病情好轉時,在士林靈糧堂外的小攤,以賣新疆餅和饅頭為生,接下來的人生還要面對日益嚴重卻無力給付醫療費用的帕金森氏症。
潘懷宗表示,帕金森氏症、中風及痴呆症,並列台灣老年人3大疾病,帕金森氏症好發於老年人,但50歲以下國人也有發病可能,目前已有20至30歲案例,青壯年得病除需負擔家計外,更因年輕而需長期服藥,但長期服藥卻導致藥物失效,政府應該給病患更多支援。
自由時報 2010/01/21
〔記者黃忠榮/台北報導〕
2010年1月22日 星期五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