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今天發表最新研發成果「寬頻磁振造影」,將寬頻應用在磁振造影(MRI),檢查時間至少縮短4倍,已在歐、美、日、台灣與中國等地申請專利,並與西門子等國際大廠合作。
台灣大學舉辦「大學學術追求卓越發展延續計畫成果」記者會,發表多項「新世代磁共振成像術」研發成果,由台大電機工程學系教授闕志達與陳志宏主持。
闕志達表示,電腦斷層X光影片,只能看到人體骨骼的異常,如果是肌肉、韌帶或血管等軟組織有問題,就要使用MRI技術來看,MRI處理時間較久也較貴。
闕志達表示,這項計畫結合電機專長背景及醫學影像專門,將現代無線通訊中多通道射頻訊號處理的概念導入磁振造影,建立新世代高時間空間解析度的磁振造影系統。
闕志達說,「寬頻磁振造影」技術是使用通信頻寬增加磁振造影的單位時間資訊量;實驗結果證實,新世代寬頻磁振造影是傳統磁振造影速度的4至8倍,並維持原有影像品質,幫助醫師診斷。
闕志達表示,此項計畫加速病患磁振造影,由於時間可以至少縮短4倍,未來不只是使得全身高解析度癌症篩檢成為可能,也降低儀器折舊率,理論上價格應該要降低,否則就是廠商會提供更多服務。
闕志達表示,此項技術已經在歐美、日本、台灣和中國等地申請專利,並且與西門子、奇異和飛利浦等儀器大廠簽合作協定。
中央社2010/04/09 記者 林思宇
2010年4月10日 星期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