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民國99台灣九九-爬行的孩子 小兒麻痺夢魘史

      一九五○年代至七○年代,小兒麻痺症是相當嚴重的傳染病,造成無數幼兒殘障、死亡,也是許多父母的夢魘,直到兩千年台灣才正式宣告絕跡。過去那段恐懼的歲月,匍匐爬行的孩子身影,如今都是難忘的回憶,許多身障者依舊背負時代留下的痕跡,述說著那段艱辛奮鬥的故事。


     大流行 每年七百幼兒染病
     小兒麻痺大流行時,每年有三百至七百名幼兒染病,立委徐中雄與台語歌星阿吉仔等都是大家熟悉的小兒麻痺患者。活蹦亂跳的偶像明星明道,則在三歲時罹患小兒麻痺,一隻腳無法走動,父親奔走全台,只為求得治療的藥方,每天不論多晚都會幫明道按摩腳底;明道當時不管到哪,都要先穿上鐵架、鐵鞋配備支撐才能走路,還得承受周圍的異樣眼光,但他努力復健後,最後成功拋開鐵架。

     阿吉仔大家熟知 明道也曾罹患

     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去年發起見證小兒麻痺的老照片募集活動,迄今已蒐集近二百張,盼有朝一日能夠巡迴展出。協會總幹事許朝富表示,小兒麻痺在台灣流行時,許多患病的孩童紛紛被送往全台各機構治療,並集中進行復健、矯正,這是大時代下的特殊景象,也是值得保存的一段歷史。

     五十三年次的小兒麻痺患者張英樹,是台北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主任,五歲以前他只會在地上爬,「當時台北市中山北路還很荒涼,家人揹著我穿越稻田到馬偕醫院開刀,陸續動了三、四次手術,有一陣子胸部以下都打著石膏,又悶又熱,痛苦死了!」

     後來他到振興醫院復健,每到中午,一樓大廳會擺出好幾張長桌子,一、二百位院童一起用餐;孩子們固定要做水療,讓熱水活絡筋骨,除了可以泡「大眾池」,也有個人用的大鐵桶。

     美國護士瑪喜樂 奉獻半世紀

     類似場景也出現在中南部,從美國來的護士瑪喜樂,不捨看見貧瘠的彰化二林鄉下到處是「爬行的小孩」,她無私奉獻近半世紀的歲月,甚至變賣在美國的家產創建「喜樂保育院」,最終獲頒永久居留證。三年前去世,選擇葬在最愛的台灣土地,成為正港的「台灣阿嬤」。

     瑪喜樂創院初期,人力、財力都相當匱乏,她是「校長兼撞鐘」,負責行政管理,還兼當司機、工友,不論朝夕,遇有院童生病都親自駕車送醫,即使來自貧寒家庭的小孩,也都會免費收容、照料。

     挪威醫師畢嘉士 爭取首批疫苗

     屏東基督教醫院同樣是照顧小兒麻痺孩子的大本營,不僅幫助各地一萬多名小兒麻痺患者,更是全台首度大規模接種小兒麻痺疫苗的地方。屏基創辦人、挪威醫師畢嘉士當年全心照顧小兒麻痺症的孩子,孩子稱呼「畢爸爸」。他眼見大流行蔓延不息,還親自到世界衛生組織,要求提供疫苗不成,最後轉向遊說美國藥廠,終於得到協助,免費幫屏東四千名孩童接種。

     「畢爸爸」也為小兒麻痺患者鋪路,幫助他們自立,並請求屏東縣政府開辦專收小兒麻痺患者的肢體障礙特殊班,屏東仁愛國小也成為我國第一個開啟特殊教育的學校。畢嘉士在台服務卅年,返回挪威繼續照顧老人,反被當地友人稱為「台灣醫生」。

     小兒麻痺雖然麻痺了孩子的肢體,也奪走不少性命,但人間處處有愛,也讓人們看到許多溫暖,幫助他們共度難關。




中國時報 2010/05/06 (採訪/朱芳瑤、鐘武達、吳江泉、高有智,整理/高有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