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

清大研發出3D影像細胞神經檢測技術

未來進行病情追蹤,或可運用3D立體科技。清華大學腦科學中心研究團隊研發新科技,將組織切片注入螢光蛋白,再使用特殊藥水,讓組織變透明,以光學顯微鏡、雲端科技蒐集、計算各項數據,讓發光的組織細胞、神經迴路呈現3D影像,解析度比現有核子共振攝影(MRI)精細1萬倍,研究團隊期待這項新科技未來能用於臨床診斷、檢查,降低誤診風險。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的江安世教授,該校電機工程系陳永昌、奈米工程與微系統研究所傅建中、方維倫、電子工程研究所陳新及化學工程系湯學成教授等研究團隊均積極參與研究。

清華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張修明解釋,這次研究對象以果蠅為主,已逐步將果蠅腦細胞轉化為3D神經影像圖庫。此外,研究團隊也將老鼠小腸組織、大腸組織3D化,若發生病變,只要一比對前後差異,就能精確了解病情變化。新科技也可比較患者器官在服藥前後有何差別。目前還在組織分析階段,和傳統切片相比,新科技有助保留完整組織。不過現在還沒進入活體細胞研究,期待以後可以運用這項科技研究活體細胞活動,進一步探索神經線路運作。

清大腦科學中心研究人員已針對不同的神經細胞分門別類,歸納神經傳導分子影響範圍,希望發現和學習記憶相關的神經組。研究團隊也希望探討與神經退化疾病相關神經細胞,未來可應用於高等動物組織,篩選藥物以防治腦神經疾病。


台灣新生報 2010/07/22  蘇湘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