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大陸醫藥-北京護理費擬漲10倍 患者不滿

     日前北京市衛生局向市政府提報護理服務價格調整方案,漲價幅度高達10倍;官員表示新價格已做過成本核算,希望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並可將護理費用納入醫保。對此方案,處於虧損狀態的醫院樂見其成,但患者並不買帳。


     《中國青年報》報導,醫療改革專家認為,護理費用調整方案,不是純粹「漲價」,而是調整長期存在的不合理價格問題,為提供患者更好的醫療、推動醫改的必要步驟。

     但對患者來說,漲幅實在太大,以三級醫院為例,現行一、二、三級護理收費標準,由每天9元(人民幣,下同)、7元、5元,漲到90元、70元、50元,對需長期治療的患者來說,無疑雪上加霜。

     寧聘醫師不找護士

     目前北京醫院的護理費是依1999年制定的《北京市統一醫療服務收費標準》:特級、一級、二級、三級護理每日分別是25元、7元、5元、3元;三級醫院可加收2元,二級醫院可加收1元。

     一位三級甲等醫院的護士透露,護士平均薪水為3000元左右,但付出與收入比例差距極大,以免費口腔護理為例,有的病人1天要做2次,使用的碗盤成本3塊8,再加上藥品、鑷子、紗布等花費,算下來,護士的勞動成本連碗盤都不如。

     醫院收入來自藥費
     護理費過少,也導致醫院出現護士荒。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表示,公立醫院要養活自己就得靠賣藥,因此多一個能夠開藥方的醫生,就意味著能多賺錢,多一位護士反而等於多一筆支出,長期重醫療輕護理觀念的影響下,導致醫院聘用的醫護人員比例嚴重失衡。

     據統計,北京市護士缺額達7000至1萬人。平均1位病房護士最少得照顧10至14名患者,甚至20位病患,扎針、換藥都忙不過來,無法提供應有的全面護理。

     王虎峰說:「醫院本是提供醫療服務的地方,但現在服務價值並未被承認。有的醫院超過50%的收入來自賣藥,護理服務收取的費用只占0.5%。」

     醫療體制內的「惡性循環」,還得由民眾承受後果:看病時,要花錢購買「不一定必要」的藥和檢查;一旦住院,不是另外聘請看護工照顧,就是「一人住院,全家動員」。

     因護士不能時時照顧所有病人,沒護理知識的看護工不夠專業,導致偶有醫療事故和糾紛發生,責任認定錯綜複雜。

     雖說調漲護理費用,是為了推動「優質護理服務」,但護士荒短期無法解決;此外,護士本身也不願意做專業護理以外的服務。宣武醫院護理長王玲表示:「不僅社會對護士的價值認識不足,護士自身也對工作產生質疑。有的護士入行沒幾天,就找路子調走了。有的孩子心氣太高,不屑做基礎護理工作。」

     一位醫師表示,有的醫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示範工程後,護士因為只想做自己的專業本分工作,不想做看護工的工作,流失率反而上升了。


旺報  2010/11/22 廖慧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