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長施顏祥昨(1)日表示,高齡化社會來臨,加上美國、大陸宣布啟動醫療改革,未來國內醫療器材產值有機會上攻2,000億元。為鼓勵業者發展,將考慮讓「第三類高階醫材」適用租稅抵減。施顏祥透露,為鼓勵國內醫材業者投入研發,衛生署與經濟部正研議要讓第三類高階醫材納入「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最快本周四(4日)立法院研商,有機會再讓134項高階醫材享有租稅優惠。
施顏祥昨天參加第三屆醫療電子與醫材國際高峰論壇,他在開幕致詞時說,去年國內醫材產值是825億元,全球市占率不到1.5%,但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及美國、大陸相繼啟動醫改,未來產值有機會挑戰2,000億元。
施顏祥表示,台灣約有500多家醫療器材企業,儘管多屬中小企業規模,國內各界都認為,台灣醫材發展潛力很大,原因是國內長年有健保體系支撐,加上具備電子材料的雄厚基礎,未來發展指日可待。
目前全球醫材產值約是2,200億美元,隨著美國與大陸各自推出高達9,400億美元與人民幣8,500億元的醫療改革方案,以及包括印度、中南美等新興市場需求日益浮現,未來幾年將為全球醫材市場增添更多成長動能。
施顏祥說,台灣醫材產值要挑戰2,000億元,才能在世界市場占有舉足輕重地位,業者可多利用品牌、通路分享商機。
我國醫材參照美國制度,依據風險分為三等級。第一級是風險最低產品,可以臨櫃辦理許可證。
一些植入式或侵入式的高風險醫材,屬於第三級,審查時須提供臨床試驗,審查時間一般較長。
立法院前幾年通過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可享投資抵減、人才培訓抵減的醫材獎勵對象,多是「植入式」器材,立法院有意放寬植入式定義,讓更多廠商可因此受惠。
經濟日報 2010/11/02 林安妮
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