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

景氣差 美畢業生投身公共服務

如果艾麗森.薩達克(Alison Sadock)是在金融危機之前拿到大學畢業證書,可能會從事零售、金融業,或擔任大公司的品牌管理工作,像2005年經濟大好之際自大學畢業的姐姐,在百事可樂的處境。

但薩達克畢業的2009年春季,正逢美國經濟衰退,就業機會少之又少,最後她沒有從事商業方面的工作,反而投身公共服務(public service,譯按:包括公務員)領域,擔任病童權益的代言人。

像薩達克一樣,很多美國大學畢業生因大環境景氣不佳,最後選擇從事公共服務工作。

過去的紀錄顯示,金融危機後因工作難找,有更多的年輕人考慮從事公共服務工作。根據紐約時報分析美國人口普查局的美國社區調查資料,僅在2009年,進入美國聯邦政府服務的大學畢業生人數較前一年增加16%,在非營利機構任職的人數也增加11%。美國勞工部的另一項調查發現,去年從事公共服務工作的大學畢業生持續上升。

申請人數屢創新高

非營利組織代表團體「獨立部門」(Independent Sector)執行長黛安娜.艾維夫(Diana Aviv)表示:「聽到一百多人申請非營利組織的職位,對我而言不算什麼,有時候人數可能更多,而且長春藤盟校畢業生也來申請,有些人已經一段時間沒有工作,有事情可做讓他們很高興,他們一旦到了非營利組織,就要調整自己,適應公共服務的工作。」

目前還不清楚這個不一樣的起點,是否會激發這些大學畢業生的長期工作熱忱,即他們是否會堅守在非營利組織的職位上,亦或他們一旦找到錢多的工作後,就會跳槽離去。

但對於公共服務職位的興趣在美國全國處處可見。去年申請美國志工團(AmeriCorps)的人數比2008年的9萬1,399人,增加近兩倍至25萬8,829人。去年申請「為美國而教」(Teach for America)的人數增加32%至4萬6,359人,創紀錄最高。哈佛大學公益職業中心(CPIC)被人潮擠爆,很多20幾歲才華洋溢的年輕人紛紛前往應徵。

公共服務觀感改變

有幾種因素引發這種現象。也許與歐巴馬在總統競選期間,承諾把公共服務變得很「酷」有關。若干專家指出,在1990年代或21世紀成長的「千禧年世代」(millennial)通常都胸懷大志,這或許與學校要求他們從事社區服務有關。

為華府徵才提供諮詢服務的「公務員夥伴」公司(Partnership for Public Service)總裁馬克斯.史泰爾(Max Stier)表示:「千禧年世代對於改變的興趣遠高於賺大錢。」

事實上,從2000年以來,從事公共服務的大學畢業生人數成長速度緩慢,2009年人數突然爆增,主要因為民營企業就業機會減少,迫使美國優秀傑出的年輕人從事低薪,但可能在心理上獲得回饋的工作。

自行創造工作機會

自2008年美國經濟衰退後,民營企業裁掉7%的員工,同一時間,美國聯邦政府增加3%的人力。儘管2008年畢業的大學生輕易就在顧問或金融公司找到高薪工作,但2009和2010年畢業的大學生就沒有那麼好運,多半得自行尋找就業機會。

薩達克表示:「我們必須深刻思考我們的職業,要考慮不同的職業。」

薩達克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主修消費事務和企管,在大三升大四那個暑假,她到柯爾百貨(Kohl's)的採購部門實習,原以為畢業後會在百貨公司擔任存貨分析師。

薩達克表示:「我不知道有這種工作,零售業是我所熟悉的,非營利組織的工作,我連想都沒有想過。」

薩達克畢業後向各家公司投遞履歷,結果都沒有下文。她畢業的那個暑假,搬家到康乃狄克州的格林威治郡,與6個高中同學同樣面對黯淡的就業前景,於是共同成立了「求職畢業生」(Grads4Hire)保母大隊,偶爾還做些舉辦宴席和秘書的工作。

這7人組成的團體還打出廣告說,她們每找到一份工作,就提供一小時的社區服務。她們在大學時代就經常擔任志工,以薩達克為例,透過她參與的女學生聯誼會,她在「許願基金會」(Make-A-Wish Foundation)擔任志工,這個基金會專為瀕危病童服務。薩達克表示,這是一種回饋社會的方式,也讓她們更有賣點。這是激發她投入公共服務工作的起點。

在公益組織找成就

在大學畢業的那個夏天結束後,薩達克搬到洛杉磯,擔任兼職個人助理,同時開始尋找全職工作。一個熟識提醒她星光兒童基金會(Starlight Children’s Foundation)有個空缺,該基金會專門提供重病兒童娛樂、教育和其他協助。

對星光兒童基金會而言,薩達克是個條件超好的求職者,她不僅擁有在許願基金會擔任志工的經驗,也擁有企管學位,這在過去的求職者中相當少見。

薩達克立即獲聘為企業客戶助理,負責與加州披薩廚房(California Pizza Kitchen)和溫德姆飯店(Wyndham Hotels)等捐助企業接洽,為星光兒童基金會的計畫幫忙宣傳或提供贊助。薩達克表示,這份工作完全適合她所學,她原先想在民營企業工作,為大公司推銷產品,但現在的工作更有意義。

對高薪屈服的可能性

儘管很高興找到一批精力充沛、教育良好、薪水要求不高的年輕人,取代逐漸退休的戰後嬰兒潮世代,但一些非營利團體擔心,年輕人對他們的青睞,可能在高失業率結束後就告一段落。

有幾項研究顯示,每名工人開始就業時的經濟狀況,會影響他們的長期就業目標。對大多數入門工作而言,非營利和營利組織的起薪通常差不多。薩達克表示:「當然,我沒有拿到百萬年薪,但我的薪水夠用,不用依賴家裡。」

但進入職場幾年後,民間企業員工的薪水會越來越高。例如,從事管理方面工作,民間企業員工的薪水會比非營利組員工薪水多22%。

當員工年紀尚輕、沒有家累、不用繳房貸之際,通常較充滿理想,對薪水多寡較不在乎,但在他們的責任和負擔加重後,對薪水就比較會斤斤計較。

薩達克表示:「我不反對在民營企業工作,這得看我年紀增長後能找到什麼工作,以及是否需要更多錢養家。我仍喜歡有意義的工作,也許在企業的慈善基金會服務。」

台灣立報 2011/03/13 葉興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