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中的瑞瑞是位四十八歲的身心障礙者,獨自照顧他的吳爸爸擔心未來走了,孩子該怎麼辦?在台灣高齡化社會下,雙老家庭越來越多。隨著早年訓練的孩子成年,父母漸漸無能力照顧這些心智仍停留在三歲左右的孩子,高齡智障者安養計畫由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專業總監賴美智計畫與創立,而旗下的私立永愛發展中心便提供成年的身心障礙者居家生活訓練、技藝陶冶與住宿安養的服務。
第一基金會有多個發展中心,但來到這裡的身心障礙者大部分是中重度或多重障礙的成人孩子,生活起居都必須要專人輔助。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永愛發展中心張菁倫主任說,「他們無法烹飪或者是從事工作,而且比一般人老化的速度還要快,所以我們希望他們來這邊至少能夠維持現況與體力,並減輕父母的負擔。」
目前成人訓練共有四班,分成生活訓練與技藝陶冶各兩班,各有三位教保員帶領學員上課,平均每四位就有一個教保員陪同,大部分學員上完課就會被送到樓下的團體家庭生活。張菁倫表示這裡會為每個學員規劃一份ISP計畫,「計畫是針對每一位身心障礙者可能的發展設立為期一年的目標,規畫課程潛能被開發。」課程以物理治療和感官神經課程為主,除了有體能訓練,增進關節活動度與肌力外,設有多功能感官室讓教保員與孩子一起聆聽聲音、感受光影變化外,也進行一周兩次的戶外活動,以觸摸樹葉、花草的方式開發感官。團體家庭每家住六人,同一樓層或上下樓層可能有一個至四個一起生活,「我們提供個別化照顧,希望可以讓他們學習自我照顧的能力」,張菁倫表示。
心智障礙者隨著年紀增加,出現情緒與行為困擾症狀很多。已經工作一年的社工張芯綾當初擔任三天志工後便決定留下來,他說一開始會害怕,但與孩子們相處後彼此適應便漸漸喜歡上他們「其實就好像嬰兒住在大人的身體裡一樣,會給你最真誠的反應。」社工平常記錄孩子們的上課情形,有退化、疾病或正處青春期的學員則必須為他們進行特別照顧與回診。「他們可能有一些肢體上衝突,或者是因為邁入中老年而身體不好,容易感冒發燒」,張芯綾表示。
私立永愛中心和象山及楓橋團體家庭合作,提供夜間住宿,服務對象為十八歲以上重度心智障礙其家庭失去照顧功能者,但像這樣的小型化家庭住宿仍不足,打電話來排隊的父母很多,床位供不應求。「部分都是單親家庭,邁入老年的父母心疼孩子有沒有人照顧,安養計畫主要是希望減輕年邁父母的負擔」,張菁倫表示。「成人雖然定型了,但他們對於生活的渴望和一般人一樣,因此我們提供完善的居住服務與身心健康維護課程,讓高齡智障者有完善的安養服務,而這是雙老化家庭最迫切的需求。」張菁倫盼能有多一點志工參與,也希望各界可以支持高齡智障者安養計畫,讓這些年邁的父母可以放心度過晚年。
生命力新聞 2011/03/25 陳慕容
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