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7日 星期六

你捐越多 慈善公司開越大


Q:你在社福機構工作多年,為什麼開始對慈善捐款的運用產生質疑?


A:我喜歡做志工,轉行進了社福這行,也一直積極跟企業敲門,希望把所有資源都用在機構。我們的捐款20%來自政府、30%是企業,其餘是民間捐款。首先,跟政府要錢很難,又不好用,企劃還要完全符合他們的口味,才能申請到錢。至於企業的名義雖然是幫助弱勢,講白了也是要提升企業形象,所以跟他們提出公益合作時,我們得想到企業的利多,要幫他們開記者會,辦活動,但不是每個機構都有錢。我們很感謝企業對社福的幫助,只是有些企業提出很多條件,對於人力少又多是弱勢的我們來講,有些為難。

行政人資管理善款

現在民眾對捐款的判斷力很差,往往發生一件重大災難,所有的資源就往那邊跑,變成救急不救窮。像這次日本海嘯一發生,我們竟找不到捐助單位,我不是不願意跟受災者同哀,而是這種捐款的排擠效應,顯示出慈善捐款不平均。像八八風災發生,我們有一半的固定捐款者暫停捐款,他們想先幫助急難者。當大家的捐款瘋狂地往某一個點衝,資源沒被妥善利用時,我們很無奈,但現今仍沒有一個有公信力的單位能監督這些錢。像督導我們的單位是縣政府社會科,他們每年做3次評鑑,但考察的標準在哪?無從得知。

Q:不是要申請「勸募字號」做管理嗎?
A:對外募款雖然有勸募字號,這是初期,等到捐款進到戶頭,機構就可以自由使用。錢由行政、人資負責管,至於老闆要如何使用,各憑良心。

Q:就你所知,資金如何運用?
A:現在有些社福機構想仿效西方國家走向社會企業化。我們機構這幾年就不斷擴充,公司、工作室一間一間成立。但這是老闆個人的理想,現實中,底下這些單位很難企業化經營,根本都在賠錢。政府不懂社會企業,沒有法律可以管,只知道機構底下的單位叫庇護中心,矛盾的是,庇護中心是沒有產能的,根本無法自動轉型成社會企業,更別說自給自足!經營者只想滿足自我野心,卻忘了我們是社福機構,怎會拿捐款者的錢去開公司。

慈善服務不再單純

Q:所以善款到底要如何捐?
A:我們機構已經過度發展,我現在跟企業談社福核心時,都覺得心虛。我們不再只是單純的慈善服務。當社會氣氛都在喊扶弱時,但回歸生活,不平等的歧視一直都在,我是職員,薪水2萬3從沒調過。政府呼籲民眾做公益,企業用捐款避稅,機構拿捐款來擴充自己,很可笑。愛心是慈善的初衷,給與是很美的事,但為了讓愛心不落空,捐款之前,請睜大眼睛,謹慎行事。

蘋果日報 人間異語 2011/05/06  許家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