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最近完成了“助行機器人”的研發。這種像一部“智慧小車”的機器人(許多機器“人”其實並不是“人形”的),能自己識別道路,自行確定行駛路線……帶著行動困難或視力有障礙的人出行。
但這款機器人真要實際應用,甚至推向市場,障礙還很多:它應該遵守什麼交通規則?是針對行人的交通規則,還是機動車行駛規則?如果它造成了交通事故,該如何處理?上海交大機器人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曹其新教授說:“這些問號已經讓我們糾結了很久。”
曾經在上海世博會露過面的另一些機器人,比如伴侶機器人、餐廳機器人、醫療機器人,一樣讓人糾結:如果它們在工作中出了差錯造成事故,該由誰負責?特別是,這些機器人都是“高智慧”的,有學習功能、能“自學成才”,也就是說,一段時間之後,它不再是出生時的它了;它會像人一樣,根據自己的所“見”所“想”自作主張——要是想法走偏瞎搞一氣怎麼辦?
人類創造了機器人,但機器人一旦擁有智慧,需要的就不僅僅是維護和修理,更得做規矩約束,要讓它的想法和行為合乎人類世界的倫理道德。
“機器人三原則”
“研究機器人,都知道‘機器人三原則’——1.機器人不能傷害人類,也不能眼看人類將要遇到傷害而袖手旁觀;2.機器人必須服從人的命令,除非這些命令與第一條原則相違背;3.機器人應該能保護自己,但與前兩條原則相違背的情況除外。”德國漢堡大學多模式技術研究所所長張建偉教授告訴記者,這三條原則,最早由美國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在他寫于1942年的一個短篇小說中提出;後來,有的科學家加了“第零原則”——“機器人可以什麼都不做,除非他的行動符合三原則”,又有人加了“第四原則”——“機器人不得參與機器人的設計和製造,除非新的機器人的行為能服從三原則。”不過,大家廣泛認同的還是“機器人三原則”。
“機器人三原則”已經實際應用。
曹其新教授介紹說,對於機器人用於醫療領域和研發醫療機器人,目前美國未加限制,歐洲定了一些規矩,而日本根據“機器人三原則”,明確禁止。這類機器人直接跟人的生命打交道,倫理問題最為突出:它具備人工智慧,可以自主學習並獨立手術,但如果“學藝不精”出了事故,那是不是意味著沒有遵守“三原則”?或者,機器人在手術時發現患者病入膏肓、已沒有繼續手術的必要,因此不做了,那又如何評判這種行為的對錯?曹教授說,“倫理道德還不完善”的機器人,不適合用在敏感領域。
其實,現在大多數用於醫療的機器人,並不是智慧機器人,都需要人工操作,可以說是一種高端醫療器械。
有智慧就複雜了
隨著智慧機器人研發的不斷進展,當機器人也會有想法時,問題就複雜了。
今年5月初,歐盟評出了對未來影響最大的六項技術,其中一項是伴侶機器人。科學家們紛紛預言,不久的將來,家家戶戶都會有個機器人。
當伴侶機器人成為家庭一員,這些能自主學習、自己成長,能像人一樣思考和做決定,而行動能力比人更勝一籌的傢夥,需要遵守哪些規矩?機器人的倫理道德,逐漸成為學界關注的熱點。
不久前,上海交通大學主辦了全球機器人大會,收到好幾篇探討機器人倫理道德的論文。而據說在過去的會議上,這類論文幾乎沒有。前來參會的日本東北大學教授小菅一弘介紹,機器人研發領域的國際頂級期刊今年1月專門出了一期專刊,主題就是“RobotEthics”,這一前沿課題的幾位重要學者都發表了文章。他還說,日本2002年就在福岡市嘗試製訂了針對機器人的交通規則,福岡由此成為全球第一個機器人可以上路行走的城市。
南韓和一些歐洲國家表示,有意制訂“機器人道德法”,以此作為機器人研製者、使用者以及機器人本身的道德倫理規範和行為準則;它對機器人產業將有重大指導作用,“機器人道德法”的各項規定將編寫成電腦程式,安裝于機器人。
還有科學家提出,人的大腦的某些部分如果損傷,今後可以用晶片修復;如果晶片對人腦原有“部件”的替換率達到一定程度,這樣的人該怎麼定義?“機器人道德法”對他們是不是也部分適用?
美國著名的神經科學家尼科萊利斯(Miguel Nicolelis)在他最新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提出:“這些都已是科學界應該思考的問題。”
但願不再“亡羊補牢”
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所長、國家“02”重大專項專家組組長葉甜春研究員說,就目前的技術水準來說,讓機器人自己作倫理道德判斷並不可行。現在的技術還只能對機器人發出非常明確的指示,或者讓機器人根據明確的標準作出“是”與“非”的判斷,而倫理道德顯然是一種複雜判斷、模糊判斷,機器人還處理不了。但葉甜春指出,隨著技術快速發展和家用機器人出現,機器人的倫理道德我們必須關注,“千萬不能等出問題了,再亡羊補牢”。
目前,國內研究機器人倫理道德的學者寥寥無幾。曹其新教授說,現在學界很看好第三代機器人技術,這種被稱為“泛在機器人”即“無所不在的機器人”的有智慧的傢夥,可以識別人的聲音指示,甚至能學會對主人察言觀色,滿足主人的需求……可是,“我們如何保證機器人的判斷和行為符合人類倫理道德,包括保證它不為了滿足主人的要求而違背人類倫理道德呢?當家用機器人普及之時,再去關注和思考這些事,將為時已晚。”
文匯報 2011/06/07 姜澎
相關連結
2011年6月7日 星期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