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人員發現,大腦中神經細胞的聯繫會在體驗恐怖的感覺後加強,從而形成對恐怖的記憶。這一發現首次觸及了恐怖記憶的形成機制,將有助於研究心理疾病的治療方法。
日本橫濱市立大學教授高橋琢哉的研究小組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網路版上報告說,他們設置了明亮和黑暗的兩個連通的箱子,實驗鼠可以在裏面自由往來,但是進入黑暗的箱子後會遭受電擊。此後,實驗鼠就不再進入黑暗的箱子,這說明實驗鼠形成了對黑暗箱子的恐怖記憶。
研究小組發現,實驗鼠在體驗恐怖的感覺後,腦部海馬區負責神經細胞之間資訊傳遞的突觸表面,AMPA受體的量會增加,從而使資訊傳遞更加迅速。如果干擾這一受體向突觸表面移動,恐怖的感覺就不會被清晰地記憶下來,實驗鼠雖然一度對黑暗的箱子敬而遠之,但是很快又再次進入。AMPA受體是神經細胞突觸間存在的一種已知蛋白質,參與調節大腦學習和記憶活動。
研究小組認為,如果利用這種機制開發出藥物,促進AMPA受體的移動,也可以讓別的記憶“覆蓋”原有的恐怖記憶,從而治療心理創傷。
科技日報 2011/07/18 藍建中
相關連結
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