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8日 星期五

準備開發觸控產品?先回答這幾個問題

“在2011年時每3支手機中就會有一支採用觸控面板,”市場研究機構Displaybank公司營銷總監Jae Shin預計,這一比例還將在2014年時增加到每兩支手機中就有一支觸控手機。

2010年全球觸控面板市場將達到104.2億美元的營收,年成長為76%。其中,10寸以下的小型面板將佔2011年整體營收的89%。預估在2014年時,投射式電容式觸控技術​​將佔整體觸控面板市場73%的規模。

在信息顯示學會(Society for Information Display, SID)日前所舉行的“未來觸控技術大會”上,學者專家們特別關注觸控技術的下一個發展階段將會為多元市場帶來什麼樣的應用。思科系統(Cisco Systems)公司顧客價值鏈管理經理John F. Jacobs建議,開發商在衡量各種觸控面板方法與技術的相對優勢時,可以先問問以下的幾個問題:


  • 多點觸控和所謂的觸控1.5(兩指縮放 pinch-to-zoom )技術之間存在什樣的折衷關係?
  • 你是否真的需要“真正的”多點觸控?
  • 能否在早期開發階段明確定義出功能特色?
  • 如何讓銷售中的“希望清單”更符合用戶需求?
  • 終端裝置所需的理想顯示器尺寸與分辨率為何?
  • 這款裝置的手持方式為何?用單手或雙手拿?配備支架或用吸附的?
  • 它的操作方式為何?用手指?還是大姆指?

根據John F. Jacobs表示,如果還沒有準備好回答這些問題,就站在自己的立場直接為產品提供觸控性能,這並不是值得追求的目標。

Synaptics公司首席科學家Bob Mackey也提出警語,有效整合觸控技術與顯示器硬件格外重要。 “你不能只擁有很棒的電容式觸控技術​​,而缺少一個考慮到所有元素的整合開發計劃,”Bob Mackey強調,“對一個系統工程師來說,每件事都是系統的一部分。”

為此,Bob Mackey列出電容式觸控傳感操作使用透明導體的一些缺點。 “儘管電容式觸控組件的量一直在增加,使成本逐漸降低,但電容式觸控傳感還是需要透明導體──這常常使得透明導體可能沒那麼具有透明感,導電性也有限,”他說。

Bob Mackey接著表示,電容式觸控感測作業中必須使用的ITO導電層也相當昂貴,但它適用於現有的供應鏈,而且也能有效搭配指令作業。目前還未能找到一種可替代ITO的有效方案,他補充道,但對於未來,但是,Bob Mackey看好更具結構性的微米或納米材料,或許可提供一個比ITO所能提供的更佳光學透明度與導電性組合。

Visual Planet公司管理總監與創辦人Vernon Spencer提出了一份可推動觸控技術向前邁進的一份工作清單。由於觸控面板供貨商所追逐的技術方法不徑相同,Spencer引用了教育開發社群、建立共同觸控的標準、取得多點觸控的一致定義,以及提供軟件開發套件等必要的基本原則。 “硬件必需可並存,同時還必須開發高性能的多用戶生產力工具,”Spencer強調。

Visual Planet專注於製造大尺寸(30-167吋)、可撓性的投射式電容觸控薄膜,Spencer說:“透過任何非金屬表面來運作,並建立一個全功能的觸控面板。”

在SID大會的論文中,FlatFrog Laboratories AB的研究人員們引述了投射式電容系統的缺點。首先,這項技術高度依賴於日益罕見的銦元素供應,因為它是觸控屏幕中ITO導電層的關鍵組成部分。此外,ITO導電層本身的特性對於尺寸造成限制,同時也帶來良率的問題,這可能會妨礙較大尺寸面板採用具成本效益的投射式電容點感測系統時的發展道路。

研究人員還說,FlatFrog的平面散射偵測器(PSD)途徑仍在多點觸控系統中持續佔有優勢,而不至於為投射式電容或其它光學觸控系統帶來一般常見的問題。 PSD適用於受抑全內反射技術(FTIR)中,並結合專有的光學檢測和先進譯碼算法。


電子工程專輯 2011/07/04

相關連結
Touch Extends Its Reach (Seeking Alph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