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他種族效應” (Other-Race Effect) 研究發現,人們不太容易記住不同於自己種族的面孔。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 Joan Y. Chiao 博士試圖通過腦電圖描記器確定是什麼導致這種認知和記憶的差別。
研究人員發現,在觀看同族和異族面孔的最初200至250毫秒,大腦活動增強。過去的研究把這一階段(稱作N200事件相關電位)與個別化的認知過程聯係起來。這個過程涉及分辨每個人的面部特徵,比如眼睛和鼻子的形狀。
然而,西北大學的研究發現,大腦活動增強的波幅只預示以後能否記住異族而非同族面孔。
研究人員讓18名白人研究對象觀察記憶幾個同種族面孔。幾分鐘後,他們對受試者進行識別測試,給出的包括上面看到的一些同種族面孔、若幹異族面孔和新的同族面孔。
受試者們在觀察所有同族面孔時———無論後來能否記住———N200波都很大。相比之下,對于記住的異族面孔,他們的N200波都比忘掉的異族面孔大,表示某些區域大腦活動增強。這一發現暗示,人們在觀察某些異族面孔時,注意到面孔特徵的個別化過程沒有出現。
至于為什麼異族面孔的特徵更難識別,這些學者給出的解釋是,很多人觀看和記憶異族面孔的經驗較少。他們的大腦可能在區分異族面孔的不同特徵時缺乏練習。
他們還說,另一種可能是“社會歸類”,也就是習慣於根據種族把他人歸類。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希瑟‧盧卡斯說:“從前的研究發現,當我們根據種族給他人貼上標簽並歸類時,我們最後就會更關注群體成員常常共有的特徵,比如膚色,而不太關注群體內部各個成員的特性。”
新華網 2011/07/04
相關連結
- Why Faces of Other Races Look Alike (Livesecience)
- Social Affective and Cultural Neuroscience Lab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