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0日 星期一

無線電力傳輸非夢事 MIT取得技術突破

無線電力傳輸不是夢想,甚至距離可達12呎遠!麻省理工學院(MIT)日前在舊金山舉行的美國物理協會論壇(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Industrial Physics Forum)上宣佈,已經開發出無線能量信標(wireless power beacons),克服了以無線方式跨越空間傳輸電力的障礙,甚至使得無線充電電池也可能實現。


MIT所研發的技術名為「非輻射共振能量傳輸(nonradiative resonant energy transfer)」,該學院表示,此一技術利用了全方位能量信標(omnidirectional energy beacons),不需要實體電纜線就可傳輸電力,而且既不會浪費能源,對自然生態環境也沒有任何不良影響。

根據MIT所提供的技術架構,來自能量信標的電力會穿越一切物體,但是其通過共振能量天線所設定的目標,會和能量信標頻率保持一致。這一技術就有點類似於讓手機的共振天線將電話轉接到某個特定號碼的方法。在能量傳輸的情況下,天線的電容量會增加到使電力傳輸生效;只是距離還不夠遠,只能達到12英呎。

1) Power from mains to antenna, which is made of copper
2) Antenna resonates at a frequency of 6.4MHz, emitt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3) 'Tails' of energy from antenna 'tunnel' up to 5m (16.4ft)
4) Electricity picked up by laptop's antenna, which must also be resonating at 6.4MHz. Energy used to re-charge device
5) Energy not transferred to laptop re-absorbed by source antenna. People/other objects not affected as not resonating at 6.4MHz
Picture from BBC
這就好比一支鑰匙和一把鎖,發射器和接收器都調諧到同樣的MHz頻率,讓能量可以傳輸到同一個預定目標。非輻射場確保能量在傳輸中不至於損失太大,也不會影響環境。

電子工程專輯  2006年11月20日

相關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