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家十一日表示,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掃描,研究人員可分辨出與不同記憶相連的腦部活動,從而辨識出不同的思考模式。這項證據顯示,科學家光靠腦部活動模式就可能判斷出他人的回憶內容,並使科學家距離發展出能偵測他人想法的「思考機器」又更進一步,不過目前這項技術仍在初步階段,分辨不同「想法」的能力也非常有限。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先讓十位志願者觀看三段影片,這些影片分由不同的女演員演出,內容則是相當類似的日常生活場景。接著研究人員要求志願者回想這三段影片的內容,並讓志願者接受腦部掃描。研究人員再把腦部造影的資料利用電腦運算程式分析,這種程式是專門設計來分辨與每段影片相關的腦部活動。
研究結果發現,腦部活動的模式可正確預測志願者接受掃描時正在回想的是哪一段影片,這顯示腦部確可留下不連貫的記憶痕跡,而且可以被清楚辨識,即使經過多次重新啟動也一樣。
據主持研究的倫敦大學學院神經造影教授馬奎爾說,研究中發現人的記憶的確存放於大腦的海馬迴中,未來科學家將有機會研究記憶儲存的方式,以及記憶是如何隨著時間而變化。
倫敦大學學院同一研究團隊曾在先前的研究中發現,他們可分辨出志願者在虛擬房間中是否採取同樣的站姿。而新研究則是以回想日常生活片段的不連貫記憶為主,不連貫的記憶比空間記憶更為複雜,也因而更難分辨,但研究結果顯示,不連貫的記憶也可以同樣的方式分辨,並證明這些記憶相當穩定,每次回想都會觸發同樣的腦部活動,使其能夠被辨識並予以正確詮釋。
這項研究結果已發表在三月十一月公布的網路版「當代生物學」期刊上
中國時報 2010/03/13俞智敏
2010年3月13日 星期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