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3日 星期五

進入消費市場的讀心術

一系列用心靈力量駕馭的創新產品,包括醫療器材、玩具、智慧型電話及其他電子產品等正走入消費市場。

據洛杉磯時報報導,去年聖誕旺季上架的兩種遊戲,用的就是腦波讀取技術,類似診斷腦部疾病儀器——腦電波掃瞄器(EEG)的原理設計的。
玩具公司美泰兒(Mattel)出品、售價80美元的Mindflex,和米爾頓舅舅(Uncle Milton)出品的130美元“原力鍛煉(Force Trainer)”遊戲,玩者要帶著能偵測腦部電波的頭套,當他們專心或放鬆時便能控制風扇轉動,然後推動小球走過障礙路線。

一位47歲教藝術的女老師劉卡希(Leslee Lukosh)被10歲和12歲的兩個兒子煩不過,只好買了“心靈曲屈”遊戲機,結果由不相信到玩得停不了手。 起先她覺得“太荒唐了,不可能的啦!”,她先生的反應也一樣,但最後全家人都玩得上癮,樂此不疲。

位於矽谷的神經天際(NeuroSky)公司開發了這兩種遊戲的操作系統。 該公司的執行長史坦利‧楊(Stanley Yang,楊士玉)對顧客的反應一點兒都不覺訝異,他說:“剛聽到這項科技時,人們本能地不相信,認為行不通、不可能,心靈傳動是電影裡的玩意兒……當然,純粹的心靈傳動真是不可能的,但這項科技已經很接近了。”

於南加大教授生醫工程的樓柏(Gerald Loeb) 認為:“作為消費設計是很有趣,但也不過是15分鐘熱度罷了,像30年前流行的“生物反饋(biofeedback)”一樣,人們很快會了解其極限,而回歸現實。”

然而,消費產品公司卻看出眼前的商機。

本田(Honda) 也是嘗試開發心靈控制功能的汽車公司之一。 其發言人艾伊達(David Iida)說:“當你滿手都是剛買的雜貨,你一想'開後車廂'車廂就開了,那不是很方便嗎?這都是運用於日常生活的可能性。”

去年豐田(Toyota)汽車運用其獨家技術創作了一輛腦波控制的輪椅,心裡想往左往右,車子就能往左右轉。

對於義肢功能的改善,此項技術更具吸引力。 上個月美國國防部的先進項目研發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DARPA) 頒發了3,450萬美元給約翰‧霍金斯大學,獎勵他們在四肢麻痺病患運用心靈控制義肢的研究與測試。

屬於世嘉森美集團(Sega Sammy Holdings) 的世嘉玩具,與電子巨擘東芝(Toshiba)公司都與神經天際合作正在開發具有心電元素的種種遊戲。 史克威爾艾尼克斯(Square Enix Holdings) 公司開發的遊戲“最終幻想(Final Fantasy)”於2008年展示朱狄卡(Judecca) 角色,遊戲者要進入冥想狀況才能看到並消滅殭屍。

明年,冰島的遊戲開發商“心靈遊戲(Mind Games)” 將推出第一個為iPhone設計心控遊戲“揪心(Tug of Mind)”(須配合Neurosky 的頭套使用)。

這個遊戲可以測出玩家的抗壓能力。 在假設遭到老闆、岳母大人等等當頭臭罵的情況下,替身形象會以預先錄製的侮辱言語尖聲對罵。 這時,如果玩家能保持冷靜,自己的替身情緒就會緩和下來,如果能忍耐得夠久,替身甚至會有笑容,這樣就贏了比賽。

在眾多競爭者中,Neurosky仍是心控新產業當中的佼佼者,這個不到50人的公司,從2006年開始靠著募集私人資金起家,第二年就獲得舊金山的WR Hambrecht & Co投資銀行、日本丸紅株式會社(Marubeni Corp.)、與台灣聚力創業股份有限公司(TUVC) 的資助,據稱已集募1,900萬美元資金。

Neurosky真正的突破點在於,成功的將兩萬美元的腦波掃瞄機成本壓低到消費者能負擔的程度。 該公司的創立得益於兩位90年代就開始研究心控技術的主要科學家:俄國的卡普蘭(Alexander Kaplan) 和南韓的藺中金(音譯,Jongjin Lim)。

據說藺中金的女兒在玩遙控車時,抬起頭要求爸爸造個心控車,而觸發了他的研究。 2004年藺中金和李庫永帶著所有家當搬到矽谷,認識了執行長史坦利‧楊後開始集資創業。

他們的頭套將腦波掃瞄儀簡化到只需要在前額放上一個感應器,耳朵上再戴上像10分硬幣大小的墊子作為參考點,頭套能過濾像眨眼睛這樣的動作或外界電磁波產生的噪音,只感受腦波訊息。

熱衷人士則認為,大突破就在眼前,甚至不限於遊戲產業。 為NeuroSky提供風險投資的WR Hambrecht公司經理合夥人李亭(Lee Ting)認為:“未來將有越來越多娛樂、健康或安全方面運用此技術的產品。雖然無法預言,這項技術肯定不會受限於狹窄的應用或市場。”

大紀元 2010/813 方平編譯

相關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