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4日 星期二

錢氏名流現象 繁盛千年不衰

     從國學大師錢穆、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再到諾貝爾獎得主錢永健,「錢氏家族」可謂中國近代史上最耀眼的「文化世家」之一。7月30日,著名科學家錢偉長在上海辭世,使得這個已延續千年之久的名門望族再度受到矚目。

     錢氏的「名流現象」讓人喟嘆不已。政界上,有大陸前政協副主席錢昌照,前外長、副總理錢其琛,前水利部長錢正英;學術界還有錢穆和錢基博、錢鍾書父子等。

     文化基因傳承是主因

     而錢氏家族在近代科學界中更是舉足輕重,除了有「三錢」之稱的錢偉長、錢學森、錢三強之外,還有錢鍾書堂弟的錢鍾韓、物理學家錢臨照、力學家錢令希、環境工程專家錢易,以及論輩份是錢學森的堂侄,於200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美籍華裔科學家錢永健等。屈指算來僅科學院院士以上的錢氏科學家,就有百餘名之多,分布於全球50多個國家。因此出現了「一諾獎、二外交家、三科學家、四國學大師、五全國政協副主席、十八兩院院士」的說法。

     「文化基因」的傳承是錢氏家族繁盛千年的首要原因。錢氏的輝煌起於五代十國中的吳越,上述錢氏名人均是吳越國武肅王錢鏐(西元 852-932年)的後代。吳越時期,錢氏支派已達100多個,且多集中於江浙一帶,形成杭州錢氏、無錫錢氏、嘉定錢氏、嘉興錢氏等支派。

     錢鏐在涵蓋當今長三角地區建立了吳越國之後,吳越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就達到了高度統一和繁榮。因地處江南東部沿海,能較早吸收來自海外的新事物、新觀點,成為江南錢氏繁盛的「誘因」。

     在古代農業社會中,「農」與「仕」形成一種相互關係,而江南錢氏在此基礎上成為了所謂「耕讀世家」。在其內部早就有「義田」的制度安排,和所謂「家富提攜宗族,置義塾與公田,歲饑賑濟親朋,籌仁漿與義粟」。例如錢穆幫助少年喪父的侄兒錢偉長完成了學業,就是族親精神的體現。

     而江南錢氏密集產生人才的原因也和錢氏的人口基數有關。據統計,江南錢氏約占全大陸錢姓人口的42%,達160萬人,而宋代編寫的《百家姓》就將錢姓排在第二位,可見錢氏在當時的地位顯貴。

     錢氏家訓教育有方
     對於錢家人才輩出的原因,錢偉長生前曾如此分析:「錢鏐做了吳越國王,他的子孫不會做生意,不會做工,不會種地,就只能讀書。書讀多了,極容易出名,做官的也不少,也就容易取得成就。」但對如何讀書、如何做官,錢氏家族則嚴格奉行《錢氏家訓》。

     《錢氏家訓》是錢鏐的後人將其平時言行記錄整理而成,其核心是「重教明理,推陳出新」8字。錢偉長曾說:「我們錢氏家族十分注意家教,有家訓的指引,家庭教育有方,故後人得益很大。」

     然而,隨著近年錢氏名人相繼離世,繁盛千年的吳越錢氏也將逐漸淡出中國政治和學術舞台。


旺報  2010/08/24 楊慈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