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背心夾克和腰包的安全裝備就是安全氣囊。當穿著背心夾克者摔倒時就會展開,以保護摔跤者頭部和大腿骨折。該產品由從事安全帶等安全器具業務的日本Prop公司(總部:東京)等開發的(註)。據該公司介紹,雖然設想以醫院及福利設施等的老人為對象,但也有來自考慮防止工傷的工廠的垂詢。
“可穿戴”安全氣囊由感測器、充氣裝置及氣囊組成。其構成雖與汽車的安全氣囊並無兩樣,但各項指標稍有不同。
首先是感測器。汽車遭受衝擊時,檢測鉛錘因慣性移動,從而關閉電路的電-機械式感測器等,可穿戴安全氣囊則使用3軸加速度感測器檢測摔倒時的自由下落。
但若僅如此,則當行走及落座等時,這些非摔倒動作也會產生同樣的加速度波形,有可能出現誤操作。因此在加速度感測器上組合使用了檢測身體傾斜狀態的陀螺儀(角速度感測器)。摔倒時的身體傾斜狀態與行走及落座時明顯不同,因此可防止誤操作。
研究小組成員——東京都立產業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和千葉大學共同實施的實驗,設定加速度在±3m/s²以下、角速度30deg/s²以上條件為“摔倒”。在實施的51次模擬摔倒試驗中,“摔倒”的檢測精度達到了96%。“在2008年秋季後投放市場之前,將進一步提高對日常生活中的加速度波形檢測等感測器的性能”(Prop代表董事內田光也)。
當感測器檢測到摔倒時,頭部用和腰部用的兩個充氣裝置就會點火,對氣囊充氣。氣體為80%的CO2和20%的氮氣(N2)混合體。“最初時全部為CO2氣體,但在寒冷場所展開時需時較長,所以做了變更”(內田光也)。
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安全氣囊的展開時間為0.1~0.12秒。約為汽車方向盤安全氣囊展開時間的2倍。但其與汽車本質上的不同不是這裡,而是展開後的氣體釋放方式。汽車的前安全氣囊在展開後立即釋放氣體,而該安全氣囊則在40秒後才開始慢慢釋放。這是由於設計思路不同所致:一個是為了確保視認性,而另一個是為了穩穩支撐摔倒的人。
充氣裝置點火時的聲音分貝為110dB。“在消音問題上還稍有研究的餘地。但點火時的聲音還有警報作用,當老人獨自一人摔倒時,可向周圍的人告知有異常情況發生,因此並不是簡單地降低聲音就行了”(內田光也)。
保護人體的安全氣囊,其材料以尼龍為基礎,為隔熱而作了聚PU塗膜處理。因與汽車不同,要穿在身上,所以最重要的是輕便。
內田表示開發時最花費心血的是感測器的採購。“從PL(產品責任法)的角度出發,幾乎所有廠商都對提供感測器猶豫不決”。最後,答應供應的只有一家,這就是美商亞德諾(Analog Devices)。
註:研究小組的成員除Prop外還有橫濱市綜合康復中心、勞動安全衛生綜合研究所、千葉大學、東京都立產業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國立靜岡癲癇及神經醫療中心。是在日本NEDO(新能源及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的“福利設施實用化開發費補助金”資助下開發的。
技術在線 2010/08/04
相關連結:
- Peoples airbag prevents injury. BBC 有影片
- クルマでは当たり前だけど・・・ (原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