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2日 星期三
高齡生活經驗 有助社會發展
老人不是負擔,如何讓銀髮族豐富的人生經驗幫助社會持續進步,是高齡社會必須努力的目標。教育部委託中正大學舉辦「2010祖父母節國際實務論壇」邀請日本、美國、奧地利及國內相關領域專家,以「代間融合」觀點,分享高齡社會實務研究成果,探討如何善用高齡者的生活經驗與智慧,化作社會發展的力量。
老人拒絕孤獨死日本社會高齡化衍生出高齡者的世代隔閡與生存價值低落問題,高齡者「孤獨死」或自殺接連而生。「日本世代間交流協會」總監石橋鍈子說明,代間交流的情況逐漸受重視,京都的鷹司幼稚園基於生態教育、文化傳承的考量,邀請鄰近懂得抽蠶絲的老人家,教導園內的孩子、家長,學習利用蠶蛹取絲的方式。
另外,在桑名的光之里,設有失智症祖父母與幼兒共用的「幼老統合設施」,提供三代交流生活的住宅。石橋鍈子說明,社區工作人員善用失智老人反覆動作、或喜歡到處走動的行為特徵,教導幼兒生活基本動作、一同玩捉迷藏,讓他們協助社區巡邏。
石橋鍈子脫離職場後,深感人際關係變得狹隘,後來每星期撥一天探訪1位90歲的獨居女性,討論戀愛話題、合唱蘇珊大嬸的歌曲,還會彼此取笑:「妳好年輕喔。」她們相互陪伴,也從對方身上分享許多體驗。
台灣推廣代間教育任教於大埤國小特教班、就讀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高齡者教育研究所的陳權滿,推廣「有愛無礙」身心障礙兒童代間教育,召集社區高齡者或學生祖父母到學校當志工,協助身心障礙學生上課。她說明,課程教導孩子動手做愛玉、規畫遊戲。有一位特教學生的奶奶,一開始排斥跟媳婦、孫女相處,不願參加,老師力邀她幫忙,經過第一堂課後,奶奶變得主動積極,與志工熱烈討論要如何帶活動,發起動手做沙包,帶領同學玩樂;經過幾次三代共學,這位奶奶與媳婦、孫女感情融洽。由於活動口碑良好,其他社區特教學生家長紛紛想參加。
桃園縣教育志工聯盟督導余良玲表示,政府贊助「代間融合計畫」,他們結合地方村里民、社區幹部共同執行。她說明,陪讀計畫一開始困難重重,老人家常有反映「四不」:不會、不聽、不說、不寫。他們邀請國小國樂社與老人家相互學習,讓長輩與學生討論具故事性的歌曲;藉由同學音樂伴奏,讓他們做出屬於自己生命故事的繪本。她提到,經由繪本製作,許多長輩開心地發現自己頗有藝術天份,學習態度也變得主動積極,從「四不」轉成為「四會」。
「代間融合計畫」將在桃園13個鄉鎮陸續推動。余良玲透露,未來還有第三階段-「使命必達」,志工將協助老人家勇於完成「未完成的夢想」。
台灣立報 2010/09/22 張舒涵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