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rare earths)──包括礦藏、金屬與其氧化物──已經是個存在多年的棘手問題,最近又因為中國宣佈降低下半年度的稀土材料出口配額,而成為延燒國際的政治問題。神經緊張的市場很快對以上情況做出反應,已經漲價的稀土材料價格又往上攀高,製造業者也基於策略考量開始囤貨,分析師因此對稀土材料價格的更進一步上揚發出警告。
目前稀土元素的成本尚未對採用該類材料的電子零組件價格造成太大衝擊,但產業觀察家預期,即將浮上檯面的稀土材料短缺問題,將會讓許多電子零組件的生產受影響,包括採用稀土材料製作的、應用範圍從硬碟機讀寫頭到軍事設備的超強力磁鐵,LED與日光燈所應用的磷(phosphors),以及半導體拋光使用的研磨液、雷射等光學元件有時會用到的摻雜物、自旋極化(spin-polarized)記憶體使用的磁性薄膜,還有高階high-k介電質使用的氧化物。
在非洲、澳洲、加拿大、馬來西亞、越南以及美國等地加緊展開的稀土礦開採作業,以及加速進展的稀土材料生產,或許能做為在該領域市佔率達95%的中國以外的、替代性稀土供應來源。美國國會最近也以國防安全的理由,通過了一項鼓勵該國業者從事稀土礦開採與相關材生產料業務的法案(H.R. 6160, the Rare Earths and Critical Materials Revitalization Act of 2010)。
至於另一個也受到稀土材料供應吃緊衝擊的國家日本,則是透過從報廢電子產品回收稀土,以及開發替代技術的方式來因應;包括製作電動馬達所需的材料,還有混合動力車輛內部的鎳氫 (nickel-metal-hydride) 電池。
從各項數字看稀土市場現況
目前全球稀土市場規模超過13億美元(或是12萬4,000公噸),其中有96.8%來自中國,印度、巴西、馬來西亞等地產量僅佔剩餘的3.2%。但根據產業專家指出,中國在該市場的獨佔性,並非意味著中國土地有著超乎異常的豐富稀土礦藏,這是一個全球市場所決定的結果。
「是我們自己允許中國讓美國本土的稀土業者破產的;」Design Chain Associates資深副總裁Tom Valliere表示:「我們停止了美國境內的稀土礦開採作業,也能重新開始,但需要花上一些時間。」他表示,短時間看,美國似乎得看中國臉色,因為現在中國是稀土材料的單一供應來源,但以長遠的眼光看來,稀土材料其實完全不是問題。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的資料,稀土礦其實與鉻(chromium)、鎳(nickel)、銅(copper)、鋅(zinc)、鉬(molybdenum)、錫 (tin)、鎢(tungsten)與鉛(lead)等礦物一樣並不罕見。「稀土並非稀有元素,但在地理分布上是高度分散的;」一位Intel Technology Poland的專家表示:「這些元素集中在世界很多區域,問題是開採這些礦藏是否符合經濟效益。」
市場研究機構iSuppli的資料則指出,中國擁有全球已開採稀土礦的50%,獨立國協(前蘇聯)則有14%、美國9%、澳洲4%,加拿大等其他國家總計則有23%;但中國是目前全面投入稀土材料生產的國家。該機構分析師Greg Sheppard表示:「在接下來18個月,中國將策略性取得稀土材料價格的掌控權,除非其他國家提高稀土材料的產量。」
目前美國唯一從事稀土礦開採的業者Molycorp公共事務總監Jim Sims則表示,目前全球對稀土材料的需求量,大約比供應量多出2萬噸,大部分是因為中國已經以每年6%的幅度降低稀土出口額。
供應短缺使得稀土材料價格水漲船高;根據追蹤金屬交易價格的Metal Pages報告,稀土金屬中的釹(neodymium,用以生產電動馬達與發電機內使用的超強磁鐵),價格已經比去年漲了一倍。The Information Network總裁Robert Castellano 則指出,鈰(cerium)在2009年9月時,每公斤價格9美元,但今年9月漲價為每公斤50美元。
電子工程專輯 2010/10/29
相關連結:
- Rare earth supply chain: Industry’s common cause,by R. Colin Johnson (EEtimes)
- 英記者揭露 中國濫採稀土毒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