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教授彈薪制 重研輕教加劇


為留住優秀教師,教育部9月通過「大學教授彈薪制度」,補助未獲「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及「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的大學,實施特殊優秀人才的彈性薪資。第一波申請案件有470件,通過比率約6%,共有28名優秀教師獲得補助,未來3年,每年加薪新台幣50萬元。

今年7月,總統馬英九表示將以薪資補貼留住學術人才,讓特殊研究成果計劃不受傳統薪資限制,提升高教競爭力。目前規劃的薪資補貼分兩部分,獲得5年5百億或教學卓越補助的大學,最高可提撥一成經費為彈性薪資,教育部每年另外編列經費讓其他大學申請「加薪」。

加薪留住頂尖人才

教育部次長林聰明表示,為了提升台灣的學術績效,趕上國際競爭水準,推動「延攬及留住大專校院特殊優秀人才實施彈性薪資方案」。申請人經由教育部「特殊優秀人才彈性薪資審議委員會」審查通過,薪資補貼由教育部編預算支應,期望藉由「實質薪資差別化」,提升頂尖人才薪資給與條件。

林聰明解釋,28名獲獎人員每人將獲得3年共150萬元的獎助。獲獎學者必須和學校簽3年約,如果跳槽,彈薪就取消,每年還會考核獲得補助的學者,如果表現不合格,獎助也會取消。

名列這波補助名單的台灣師範大學副校長林磐聳表示,政府有心留住人才,獲獎教師除了開心之外,更會致力推動校務發展與個人研究。

變相鼓勵專注研究
雖然政府祭出薪資補貼方案,希望提升高教研究能力,但有不少教師認為,此舉只是讓「重研輕教」狀況更加嚴重。

政大勞工所教授劉梅君認為,少部分教師因為「研究」卓越而獲得補助,但是他們「教學不力」卻不會受懲罰。相反地,許多教學卓越的老師,卻因為研究不足而不被續聘,彈性薪資恐怕變相鼓勵教師更專注在研究,而非教學。

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教授李威儀認為,彈性薪資方案恐怕會帶來更多問題,因薪資補貼來自教育部和國科會,而且只針對「研究卓越貢獻者」,各校自定申請施行細則,等於讓擁有行政資源的人制定方便自己申請的標準,最後導致「研究卓越」成為「學霸」,壟斷學術界詮釋「研究」的權力。

教研分流各取專長

東吳大學社會系教授楊孝濚表示,政府一味追求「頂尖大學」,導致許多學校和老師紛紛將資源投入在研究上,忽略了大學的主要功能在於「教育」,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對於重視研究、輕忽教學的現象,不少教師提出「教研分流」,研究傑出的老師可減少教學時數,教學傑出的老師可減少研究部分。

不過,教師們對教研分流尚未凝聚共識,政治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黃厚銘認為,要推動教研分流應建立具有共識的教學和研究指標,作為升等、評鑑和獎勵的參考依據。才能平衡當下「重研輕教」的現象。



台灣立報 2010/11/08 呂苡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