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精神科紀美宏醫師昨〈一〉日召開記者會表示,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失智症盛行率目前高達4%。失智症的臨床特徵除了記憶力缺損及認知障礙外,還包括行為及精神問題;這些問題是照顧者最感棘手、頭疼的壓力來源,往往也是造成患者提早住進安養機構的主因。
患者常見症狀有精神及行為兩方面,精神部分包括視幻覺及妄想,如被害、東西被偷、認為配偶不忠等想法;情緒部分則包括情緒混亂及焦慮憂鬱的心情,患者會有漫遊與沒有目的的活動、失控激躁的攻擊行為、退縮行為等,有些人可能出現日夜顛倒、睡眠中斷等問題。
紀美宏指出,精神症狀臨床治療上無法完全消除,目標是盡可能減低症狀的干擾。一開始先嘗試非藥物介入,倘若效果不彰再合併藥物治療。非藥物介入主要採取調整生活環境,包括給患者熟悉、安全、穩定的活動環境及規律的生活習慣。照顧者欲進行任何動作前,先以簡單的言語解釋,並簡化動作及分步驟進行。
醫師鼓勵使用時鐘及燈光,幫助患者建立時序感及安全感,儘可能減少環境的過度刺激。當患者出現情緒反應及躁動行為時,避免與其對質、說理,嘗試安撫情緒,利用患者健忘之特性轉移他的注意力。
台灣新生報 2010/11/02 劉春生
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