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9日 星期日

大廠拚3D 市場準備好了嗎?

     CES年度大秀熱鬧開幕,一如各界預料,3D產品和平板電腦果然成為本屆CES展最受矚目的兩大熱門議題。無須戴眼鏡即能欣賞的裸視3D TV,固然是眾家消費性電子大廠展現高端技術力和稱霸天下企圖心的兵家必爭珍品,3D液晶顯示器、3D筆電、3D照相機、3D攝影機、3D藍光播放器等產品同時傾巢而出,3D相關產品陣營聲勢似乎更盛於平板電腦。

     國際大廠欲將3D技術拱上消費性電子衛冕者寶座的戲碼,並非2011年才正式上演,其實在甫結束的2010年,早就有多款3D應用產品陸續發表。而大廠從製播端到終端硬體皆大力支持3D技術的驅動下,2010年更被日韓TV業者視為「3D TV元年」,許多人都相信3D TV娛樂時代即將來臨。

     只是令人感到失望的是,2010年3D應用產品並未能在市場上引發購買熱潮,就連氣勢上也略遜平板電腦一籌。儘管在技術面上,國際大廠已能在消費者面前完整呈現令人驚豔的3D影音世界,但如何將3D技術真正落實為消費者所能負擔,同時渴望擁有的產品,則是相關業者在2011年之後,必須正視且最為迫切的問題!

     為了重振3D技術陣營氣勢,2011年國際大廠持續加碼3D技術產品,例如東芝率先發難推出40吋裸視3D TV,任天堂也將在2011年2月販售內建3D攝影鏡頭的Nintendo 3DS,台灣IC設計大廠聯發科亦宣佈搶進3D智慧電視單晶片製造。而Sony也不遑多讓,透過行銷活動,展現其全力壓寶3D技術的決心,藉由其TV品牌及完整影音內容製播實力,完整呈現其3D技術在遊戲、音樂、電視、電影、照相和節能等領域的應用實力,企圖一舉攻下3D產業霸主地位。因此3D應用產品會在2011年CES展呈現大爆發(右圖),可說其來有自。

     在諸多3D應用產品之中,尤以3D顯示器的發展最受各界關注,當前歐、美、日、韓、台等國家均把3D顯示器技術列為發展重點,且預期未來 3D顯示器技術應用將會更多元化,包括已成形的醫療用及電腦輔助設計專用顯示器、手機、汽車衛星導航系統、公共資訊顯示器、數位電視及視訊通訊等均為3D 顯示技術應用領域。

     過去3D顯示器市場曾兩度嘗試起飛,但都宣告失敗,主要原因包括軟體內容不足、沒有符合3D顯示器的殺手級應用、成本過高,以及低解析度及視覺疲勞等問題。為了提高影像臨場感,以及減輕長時間觀看的視覺疲勞等問題,開發高解析度、高畫質的3D顯示器技術也就勢在必行。預期隨著解析度 720P的高畫質,或1080P全高畫質解析度顯示器的持續普及,3D顯示器市場可望迅速擴大。

     3D顯示器 市占將大躍進

     根據相關市場統計數據顯示,展望2015年全球3D顯示器供貨金額的比例,將佔到整個顯示器市場的9.2%,由於2008年的比例僅為0.1%,所以供貨金額將大幅提高。另外,預計2015年將從2008年的1.4億美元擴大到158億美元。

     早期3D顯示器,人們往往需要戴上左右各為紅、藍色鏡片的專用眼鏡或者偏光眼鏡,甚至需要頭戴上笨重的頭戴式顯示器(Head Mounted Display;HMD),直到裸眼式3D立體顯示器技術於90年代問世,情況才有所改變且已有相關商品化產品。

     雖然近年各國業者致力加速3D影像規格標準化發展,2010年TV、遊戲機與電影院等各種視聽設備都開始支援3D影像內容。然而,從所有採用3D內容的系統來看,即便RealD、Dolby與XpanD是採用不同技術,仍要使用3D眼鏡才能觀看。過去曾有不少面板廠商投入3D顯示器技術,並期望推向消費性電子市場商品化,不過礙於3D顯示技術還不夠成熟,且成本居高不下,大多數消費者接受程度不高,因此仍有終端廠商選擇採用3D眼鏡方式技術,持續投入3D影像顯示器產品研發,特別在3D TV領域。

     事實上,TV終端廠商在2010年上市的3D TV產品也幾乎都採用3D眼鏡方式,當然不需使用眼鏡的裸視方式技術仍在積極開發中。然而由於使用3D眼鏡在一般平面低成本的顯示器面板上可保有較高的解析度,且3D影像可視角會更廣,因此預估近期進入市場的3D顯示器產品,多數仍需使用3D眼鏡。因此,在2010年日本平面顯示器展 (FPD International 2010) 中,包括3D眼鏡式與裸眼式技術的3D顯示技術都是相當熱門的展示技術。

     3D TV 朝中價位發展

     另一方面,在3D顯示器的產業大軍之中,高畫質3D TV仍是業者最積極搶攻的領域,畢竟對於IT大廠而言,TV還是最龐大的市場。

     拓墣產業研究所預估,3D TV於2010年全球出貨量可達316萬台,占全球LCD TV出貨量1.74%(右下圖),展望2011年全球3D TV則會成長271%,出貨量將達到1,175萬台,因此各大廠莫不看好未來3D TV市場。

     儘管如此,部分品牌TV大廠認為笨重的3D眼鏡是2010年3D TV市場銷售不振的罪魁禍首之一。為此,部分大廠推出輕薄、低價偏光式3D眼鏡以及裸視式3D TV產品,包括LG Electronics推出兩款使用偏光片式3D眼鏡的47吋與65吋螢幕3D TV,每台將附上四副3D眼鏡。Vizio也宣布推出65吋更低價、搭用輕薄、偏光片式3D眼鏡的3D TV產品,不過,一般偏光片式3D眼鏡會造成影像的解像度減半,這也是大多數品牌TV大廠需要去克服解決的技術難題。

     本屆CES所展示之3D TV產品,預期將朝向中價位產品市場發展。TV品牌大廠均致力降低3D眼鏡價格,尤其是搭配3D顯示效果較好的液晶快門式(active shutter glasses)眼鏡的3D TV產品,特別被視為TV品牌大廠切入中價位市場的秘密武器。然而,2011年各TV大廠之間的3D眼鏡規格尚未統一標準化,因此如XpanD等第三方廠商才得以遊走於各TV品牌大廠的專屬3D技術之間。

     除了3D眼鏡式的3D TV之外,也有數款裸眼式3D應用產品在CES展出現,例如iPONT展示的多視域(multi-view)3D視訊串流實況轉播,包括3D機上盒、3D Youtube和3D藍光播放機等。而3D攝錄影機也是展會重點,例如ViewSonic展示的3D數位相機,和裸眼式3D數位相框等。

     儘管3D話題性十足,但裸眼式3D顯示技術除價格偏高,3D影像可視野角也不夠全面,使用者會面臨視野角偏小、觀看3D影像的角度有限制等問題。

     因此,拓墣產業研究所預估,裸眼式3D顯示技術相關應用產品,距離真正的市場商品化,仍有一段長路要走。

     3D內容 硬體銷售驅動力

     目前3D顯示器產品所面臨的問題之一,便是缺乏標準化3D影像內容,即便美國好萊塢與相關業者早已合作發展並共同制定3D影像標準,但整體3D產業配套,仍不夠完善,導致全球3D產業在內容產製上無法一蹴可及。

     在播放管道方面,除了光纖、電纜等所架構的有線網路之外,透過衛星信號播放3D節目已進入具體研究階段,但直至2010年,可支援3D節目的電波訊號,基本上還是零,因此支援3D影像的藍光播放機,和多功能遊戲機等盒裝媒體,短期仍將佔據3D內容主體。

     除此之外,部分廠商並未忽略3D內容來源的課題,例如Sony此次在CES 2011除以旗下新款全系列Bravia 3D TV產品為展示主軸,也透露將推出具備3D技術的攝影器材、投影機以及VAIO系列3D NB。Sony同時並發表與Discovery及IMAX共同合作的「3net」3D頻道,顯示已充分體認3D內容對於相關產業發展的關鍵影響力。

     Samsung也了解3D TV市場需求雖強勁,但由於價格並不平易近人,加上需配戴專用3D眼鏡,以及3D節目內容不足,都難以說服消費者換機購買3D TV。為此,Samsung除將致力於降低價格,並計畫推出網路串流服務,讓消費者在3D TV上直接觀賞電影和電視節目,而無需下載影片內容。

     拓墣產業研究所調查,全球目前已展示、已出貨與未來預計販售的3D產品高達194項,其中8成3D產品集中於TV、投影機與液晶螢幕領域,因此可知,3D產品仍集中於影音播放顯示產品。內容供應方面,2010年3D內容來源與2009年比較相對多元,且更能深入一般家庭。除了原本的3D 影片之外,3D遊戲開始面世,加上衛星電視與有線電視業者陸續布局3D頻道,甚至透過連網電視平台也可獲得3D內容,這些對於未來3D TV銷售量,將有相當大的助益。

     因此,拓墣認為,3D電影票房以及3D頻道陸續開播將是未來3D硬體銷售的重要驅動力,而電視機廠商不只要探尋新一代電視機硬體的商機,還必須更積極在內容、軟體與服務上下功夫。不只連網電視與智慧電視是如此,3D TV亦如是。

工商時報  2011/01/09 柏德葳 拓墣產業研究所經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