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出生率創下新低紀錄,學者表示,低生育率與少子化等問題,讓台灣提早面臨老齡化社會問題,每位年輕人要撫養老年人的比例將大幅增加,也不利國家經濟發展;學者建議,政府可以從降低生育成本與調整移民政策著手。 德國人口學者估計,要達到德國社會支應未來退休金以及社會專業需求的一定水準,需要每名德國婦女生到二.一個孩子,才足以供應「未來需求」。但德國每名婦女的嬰兒生育率,多年來一直徘徊在一.三六到一.三八個孩子之間,因此端出各種政策刺激生育。
台灣如今生育率不到一,對於國家未來發展的確是一大隱憂。世界大學經濟系教授周濟指出,當一個國家生育率不斷下降,將使得人口成長出現減緩,接著就會產生勞動力不足問題與社會老齡化等,台灣必須積極面對與因應。
學者籲 降低生育成本
台灣經濟研究院六所所長楊家彥表示,台灣生育率已是全球數一數二的低,若要解決出生率過低問題,可從兩個方向來思考,第一是「降低生育成本」:例如讓民眾薪資所得增加,或是托育中心與照顧中心普及化等。
第二是調整「移民政策」,楊家彥說,為解決國內勞動力不足,台灣除現有的引用外勞政策外,也可研議從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適度引進白領階級人士來台,特別是中高階級人才,這是台灣經濟發展相當需要的。
台大社工系教授馮燕表示,日本政府因應少子化,於二○○三年提出「十年計畫」,政策內容從早期的「兼顧女性工作」轉為「家庭、社區支持」,並對企業進行認證,呼籲企業善盡社會責任,以東芝企業為例,在二○○五至二○○六年間生小孩的女性員工,育嬰假申請率高達九成八,完全不像台灣有「請育嬰假,可能會丟了工作」的疑慮。
自由時報 2011/01/09 王孟倫、胡清暉、 胡蕙寧
2011年1月9日 星期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