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5日 星期二

單靠基因測序無法提供疾病真實情況

    用基因測序來檢查人們可能患有哪種疾病,這種方法曾讓很多人興奮。 然而,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月24日(北京時間)報導,美國杜克大學醫療中心一項新研究顯示,遺傳變異也會和其他致病基因互相反應,在不同病人身上造成完全不同的症狀。 因此單獨用基因測序來了解人類疾病是不夠的,要掌握測序結果和對應病症之間的生物相關性,功能性檢測必不可少。 相關研究發表在1月23日的《自然·遺傳學》網站上。

    杜克大學人類疾病模型中心的尼古拉斯·卡山尼斯實驗室,主要研究一類名為“纖毛運動障礙”的疾病。 纖毛是一種類似天線的投射器官,對細胞的正常功能運作起著關鍵作用。 纖毛運動障礙可涉及所有分佈纖毛的部位,氣道纖毛功能障礙導致的呼吸道感染最常見,可引起反复的呼吸道感染。 每1000名初生嬰兒中約有1名纖毛運動障礙患兒,這一概率和道恩綜合徵(又名先天愚型)相仿。

    研究人員對控制纖毛的關鍵基因TTC21B進行了測序。 儘管許多基因變異和人類的兩種功能紊亂疾病——腎病和窒息性胸廓發育不良有關,但大部分DNA測序都無法確定是哪種基因變異。 論文主要作者艾利卡·戴維斯在斑馬魚模型中測試了這些變異(它們的許多基因都和人類相似),結果發現TTC21B基因對人類纖毛運動障礙的致病變異貢獻率約為5%。

    “目前常規方法就是給大量的病人測序,看看是否發生了變異。”卡山尼斯說,“根據我們的研究,基因測序雖然重要,但其能解決的問題有限。還必須對病人變異基因的相關功能進行檢測,並結合生理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及其他學科,才能透徹而全面掌握疾病相關情況。”

    戴維斯還指出,每個病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基因變異,基因測序和功能檢測同時進行,才能更加接近真實,對於病人及其家族意義也就更大。

科技日報 2011/01/25  常麗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