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5日 星期三

大學整併改革風潮席捲歐洲

爾圖大學(Aalto University)離諾基亞(Nokia)的總部僅數步之遙,它是芬蘭最新成立的高等教育機構。爾圖大學是由赫爾辛基科技大學、赫爾辛基經濟學院及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這3所學校合併組成,其誕生與追求創新有關,而追求創新的方式就是融合科技、商業與人文藝術這3個乍看之下截然不同的領域。爾圖大學的創辦人則希望藉此激發新研究與新創意,讓芬蘭在科技方面的經濟競爭力能始終保持在領先地位。

據《高等教育紀事報》報導,爾圖大學起源於芬蘭的一場全國性討論,它們希望建立一所培養創新能力的大學,讓該校與赫爾辛基大學可以一同在國際舞台上與其他大學競爭。在爾圖大學負責未來展望政策的主任(Jari Jokinen)說:「我們認為科技、商業及藝術與設計這3個領域結合在一起,長期下來將可做出有用的貢獻。」他也指出,推動整合的努力並非是想要增加學生人數,而是想要加強高等教育在研究及教學上的品質。

各國大學致力整併

歐洲近幾年來流行大學的整併,爾圖大學便是其中一例。而促成這股風潮的理由很多,主要包括:增強經濟競爭力、提高研究品質及獲得國際聲譽等。芬蘭在短短幾年之間,大學數量從20間減少到15間;丹麥的原本擁有25間大學及研究機構,但自從2007年開始縮減為8間大學及3間研究機構;法國的史特拉斯堡大學也是在2009年由3間學校整併而成。英國政府也致力於減少大學機構的數量,而威爾斯就在上個月宣布整併2間大學,改成立一所「超型大學」(super-university)。在比利時、德國及瑞典同樣也能發現相同的趨勢,許多學術機構放棄原本的獨立性,希望藉由合併成大型學術機構的方式來獲利。

在大部分的例子中,整併是由下往上發生;但也有一些地方的合併是政府為有效運用財務,才決定要進行併。但無論基於甚麼理或甚麼方式來進行整併,政策制定者與學校們幾乎都同意,整併的動機與學校的全球排名有關。

大學自主性提高


除此之外,歐洲整併大學的風潮也反映態度上的轉變,特別是大學自主性及平等性這兩方面。從歷史角度來看,歐洲大多數的大學都是公立,財源受政府控制,自主性有限。當政府開始減少補助時,這些大學也開始要求更多的自主權。另外,歐洲長期自豪地認為所有大學都是平等的,但現在似乎有改變的跡象,它們開始接受不同機構之間的層級差異。以德國的「卓越計劃」(Excellence Initiative)為例,政府選擇特定幾間學術單位,額外多挹注數十億的資金給他們。

芬蘭自2011年開始,所有大學都獲得獨立法人地位,除了擁有更大的自主性以外,同時擁有自己的財產並享有更大的經濟決定權。在爾圖大學負責籌募資金的塔瓦斯特(Jyri Tawast)表示,爾圖大學是芬蘭2間擁有半私人地位的學術機構之一,不僅可以享受政府補助的大量資金;同時自己也展開極具野心的籌款計畫,這意謂著爾圖大學將致力於擠進世界頂尖大學之列。

爾圖大學目前已籌募1億2千萬歐元(約新台幣47億元),預計在2012年6月前籌募到2億歐元(新台幣78億元)。政府同時承諾與民間資金的比例將維持在2.5:1,換句話說,當爾圖大學募得2億歐元後,實質上的入帳金額為7億歐元。

法國同樣也展開大規模高等教育制度改革,計畫在2012年以前讓所有大學獲得獨立地位,並支持學術機構間的合作關係,讓法國大學可進入世界排名。法國政府提供許多資金在從事大學整併的工作,從2007年到現在為止,已整併成17個大學及研究群。

有助加強研究能力


歐洲大學協會(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的高級顧問瑟索克(Andrée Sursock)表示,法國大學的整併原則就是藉由科際合作來擴張研究能力。在巴黎郊外的「沙克萊校園」(Saclay Campus)計畫就預計整併24間大學、高等學院(grandes écoles)及研究機構。該計畫的負責人也明確表示,這項60億美元(約新台幣1,747億元)的計畫將在2015年完成,目標就是擠進世界排名前10。丹麥許多學校也積極展開整併,哥本哈根大學藥劑學院院長Sven Frøkjær曾是丹麥皇家藥學院校長。他指出,在沒有整併成哥本哈根大學以前,皇家藥學院就算非常有名也沒機會擠進世界排名。

丹麥政府在2007年為了加強研究及教育能力,推動自願整併計畫,除了增強商業及工業之間的聯繫以外,希望透過整併來促進學術機構吸引國際研究資金(如歐盟的補助)的能力。目前有許多學院同樣害怕整併的風潮,因為它們認為這是高等教育逐漸凋零的象徵。不過,整併的成敗主要取決於動機。瑟索克對此表示,政府在推動整併時應該要有根本的理由,而不只為了響應風潮而跟著推動。

台灣立報  2011/01/05  李威撰

相關連結:University Mergers Sweep Across Europe: Leaders hope larger, more-diverse institutions will improve research (Chronicl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