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2日 星期六

有頭痛症狀及人格行為改變時應及早就醫檢查


根據統計,國內每10萬人口有5人罹患腦癌,以45歲到75歲成人較易罹患,男女比例約1.3:1。台灣神經腫瘤學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外科主任陳敏雄表示,腦癌患者幾乎都曾出現頭痛症狀,但因症狀沒有特異性,不易察覺,等到出現成人癲癇等其他症狀時,就醫檢查才發現罹癌,可是多屬晚期。

腦部腫瘤可分為腦膜瘤,腦下垂體腺瘤,顱神經瘤,以及膠質瘤。通常腦部腫瘤多屬良性,如腦膜瘤、腦下垂體腺瘤、顱神經瘤的惡性機率多小於20%;可是腦神經膠質瘤的惡性機率卻佔55%,亦即腦瘤患者中,高達20%到25%是惡性膠質瘤,即俗稱的腦癌。

陳敏雄指出,惡性膠質瘤的治療困難,存活率低,若以細胞型態研判,第三級患者平均存活期二年,四級患者僅一年,預後差,且癌細胞容易復發。腦部腫瘤生長會導致腦壓升高,高達6、7成的人一開始會頭痛,等腫瘤越變越大,壓迫其他腦組織,3、4成患者可能出現成人發生型癲癇,或一些神經功能障礙,包括人格突然改變,如恍神、暴怒、急躁;另外,患者還會有肢體無力不平衡、視野變窄、語言接收能力變差及表達困難等。

一般腦瘤檢測以電腦斷層為主,磁振造影是進一步確認細胞範圍、侵犯組織與腫瘤特性表現。標準治療流程為手術切除後,合併做6周的化療及放療,並搭配5至11個月化學治療。健保局從2月1日起放寬惡性膠質瘤再發手術,併用植入化療腫瘤貼片給付條件,只要患者初次治療後再發,若需要再次手術,可事前申請手術中植入化療腫瘤貼片,費用由健保局埋單。之後若再復發,再合併一般化療與放療流程,惡性膠質瘤平均存活期可能可以延長。

陳敏雄表示,患者存活期延長,但患者預後不好,多數癌末病患只能長期臥床,不過,有藥廠推出腦癌標靶藥物,透過直接阻斷新生血管方式,讓腫瘤無法獲得養分生長,可使患者腦癌腦水腫獲得改善,腦癌生長速度獲得抑制,延長平均9至11個月存活時間,且亦改善運動功能,擁有較佳生活品質。

陳敏雄舉例,一名56歲的德裔美國人羅先生,前年10月進行腦癌切除手術後,一連串的化療與放療,造成長期臥床。使用標靶藥物後,不僅能自行活動,還到處出國旅遊,划船、打鼓等。後來雖病情惡化、癌細胞擴散。羅先生卻利用這7個月時間,實現生前許多夢想,完成以前許多想做的事。

陳敏雄說明,標靶藥物副作用包括流鼻血、腹痛、胸悶、牙齦流血、便秘等,使用時,必須同時監測血壓、白血球、紅血球與肝腎功能指數等。此藥健保沒有給付,患者每二周必須注射一次,若以體重60公斤為例,每月需自付約20多萬元藥費。

中國時報 2011/02/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