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3日 星期三

時代周報-地賣完了,我們老何所依


 評論解讀大陸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養老與社會保障困境反映在上海市社保基金的經營上。上海擬從國企收益和賣地收入填補社保財政,《時代周報》直指是拆東牆補西牆,非治本之道。
 就在中國GDP超過日本,坐上世界第二的位置而振奮之時,上海市市委書記俞正聲在最近上海兩會上說的話讓人感歎:「跟公務員相比,社會上有很多收入很低的群體,比如退休工人,他們的退休金工資水平是很低的。我們上海退休工人每月1800元,低於北京水平。」


 社保年虧損百億以上

 上海市財政局一位官員對媒體透露,上海的社保基金年年有窟窿,而這個窟窿還不小,特別是這些年來,每年的虧空規模均在百億元以上,收少支多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上海社保每年虧空上百億的新聞,具有巨大的警示意義:

 首先是中國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根據老年事業白皮書的統計,2010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近13%。至2030年,中國65歲以上的人口占比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

 一方面是領取退休金的人數越來越龐大,另一方面卻是新增勞動力的數量在急劇減少。根據統計,1997年至2005年,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人數持續9年走低。1997年進入小學一年級的人口,到今年剛好是21歲左右的新增勞動力,但這一年齡段的勞動力將在今後的8年內減少34%。

 很顯然,將面臨嚴重養老問題的不只是上海,全國範圍內都會在未來幾年面臨像上海一樣的社會保障困境。對於一直依靠數量擴張、依靠吃勞動力人口紅利而維持高增長的中國經濟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實際而巨大的考驗。

 養老雙軌福利不公

 其次,我國廣泛存在的社會保障和福利分配不公的問題。儘管目前國家公務人員和事業人員不用繳納社保,但卻享受著高退休金待遇。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實行「雙軌制」養老制度,企業退休養老金與在職收入差距明顯,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往往是機關事業單位同類人員的1/2到1/3。本來總額就少,分配的不公更加重了弱勢群體的困難。

 社保領域的腐敗亦是原因。社保基金的管理頻繁出問題,已經不是什麼新聞。國家審計署的審計結果顯示,社保基金違規金額龐大,部分違規資金至今不能收回。原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的腐敗案正是涉及了社保基金。

 上海社保年年出現的大窟窿,由什麼錢來補呢?上海正醞釀從國企收益和土地出讓金當中提取一部分來充實上海的社保基金,從而改變目前僅通過財政支出來填補社保窟窿的局面。

 財政窟窿用賣地來補

 2010年,上海賣地收入高達1417億元,國資企業2010年實現利潤總額796億元,從中拿出上百億來填補社保的窟窿似乎不是難事。但問題是,我們一直在提,將賣地收入的一部分用於福利保障房建設。用這部分錢來填補社保的窟窿,會不會出現是拿老百姓的福利拆東牆補西牆的局面?另外,讓社保依賴於賣地收入,會不會給地方政府推高房價的動力上再加一把勁?還有,賣地收入並不具有可持續性,地賣完了,我們將老何所依?

 再說抽取國企利潤的問題,會不會再次促進「國進民退」?另外,對於一些壟斷國企而言,讓他們出錢,其實也就意味著壟斷產品漲價,這筆錢,最終還是得由老百姓承擔。與其讓國企多交利潤,不如把競爭性領域的國企賣掉,既有利於市場秩序的正常化,又能有更多的錢用於民生保障。

 對於地方政府而言,填補社保虧空,一個可行的辦法應該是讓財政分配的天平多向民生保障傾斜一些,要擠出資金,更應該是在減少政府支出上下功夫,從以往龐大的行政管理費用和「三公」費用中擠錢,才是正道。

旺報 2011/02/22  楊芙宜 (摘自2011-2-17《時代周報》116期社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