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署長期間,八八水災、美牛、健保費率、二代健保、醫療弊端,接踵而至,然耿耿於懷的是,醫院醫事人力的配置。
近年來,由於人口老化,家庭照護功能的弱化及新科技的發展,原有人力設置標準,早已不符當前需要。醫事人員早就在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下,疲於拚命,一方面過勞,一方面影響醫療品質。
幾經籌劃,終在今年元月廿八至卅一日舉行「醫事人力需求推估論壇」,邀請產、官、學,考量經濟發展、人口結構因素下,可行的設置標準,比起先進國家雖仍有一段距離。
另一方面,於元月十九日公告修訂後的「醫師評鑑標準」,將醫事人力列為必要項目,且不得以評鑑當日為準,而以全年加權平均為準,此事曾特別向邱文達署長報告,請他務必排除困難實施之。
若干醫院,特別是財團法人醫院的領導者或董事會,以及若干公立醫院院長,一再精簡人力,廣泛使用約聘雇,不用正職人力,而將結餘用於擴建醫院、併購及軍備競賽,對醫療改革只會不斷抱怨支付標準太低,對任何興革多持負面的態度,甚且反對,個人深不以為然。
數年前,醫院協會自認醫院經營困難,竟然要求降低醫院評鑑人力設置標準,個人多次嚴詞批評,甚至對理事長指名道姓,認為匪夷所思。理應讓民眾瞭解,若要為維持一定品質,除減少浪費、提升效率外,應雇用更多醫事人員,此事應向民眾宣導及要求社會給予更多的資源,如增加預算及調健保費率,當時並未獲得回響。
目前各醫事團體訴求的重點,薪資待遇為其次,首要在人力的合理擴充,及照護病患的合理配置。個人曾受奇美醫院院長詹啟賢指派,擔任奇美柳營分院的執行長,他主張,將醫院的盈餘三分之一提升員工待遇,三分之一提升對病患的照護,另三分之一為基金及未來更新設備之用。取之於病患、用之於病患,相當合理。
因此,強力主張應對醫院,特別是財團法人及公立醫院的結餘使用強加規範。另一方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目前台灣對醫療體系的投入,有如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的觀察,投入太少,健保財務目前雖因去年稍有調整而略趨穩定,若要健保永續及維持,甚至提升品質,除二代健保外,仍需更多的努力。
聯合報 2011/04/25 楊志良 衛生署前署長
2011年4月26日 星期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