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7日 星期四

人口老化 照護產業現商機

聯合國研究指出,並不是只有西方國家人口老化,發展中國家的老化速度比已發展國家快上許多,老人照護實際上已經成為全球性的議題,報告作者張丹維(音譯)表示。

現年60歲的劉葉(音譯)家住瀋陽,她是一名單親媽媽,唯一的女兒在上海某間顧問公司工作。

隨著年紀增長,離退休日子越來越近,她擔心沒辦法照顧自己,若搬到上海和女兒同住又太遠太貴。

許多和她女兒同樣生在80後的年輕族群已經搬到上海或北京等大城市,為得是尋覓更舒適的生活,但這對需要被照顧的父母親來說,距離實在太遠。

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超過1億6千萬人,佔總人口12.5%。據中國民政部資料估計,2030年60歲以上人口將有3億6千萬人。

老人照顧的需求遽增,像劉葉這樣的老人家,徬徨地住進養老院或許是比較恰當的選擇。中國的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所進行的調查顯示,估計有1,200萬60歲以上的長者考慮在養老院安享晚年。

老齡化產業 吸引外資

投資公司綠野資本集團(Greenfield Capital Group)執行長鄭曉軍說:「老齡化產業在中國有廣大潛在市場,尤其是上海這類大都會,一胎化政策下的孩子面臨一個嚴重問題:在發展工作生涯和照顧父母親之間如何取得平衡。」

鄭曉軍的公司即將在中國老齡化市場投入大筆投資,他已經取得地方政府支持,將在上海、天津、大連和成都附近建造養老村。他相信老人社區對逐漸年老的父母親來說是最好的選擇。

在2006年,一間上海地產投資公司宣布要啟動建造豪華老人社區「上海國際醫療特區」(Shanghai International Medical Zone, SIMZ),並預計在2010年完工,以吸引中國富裕的退休黨員。計畫也曾宣稱將與德國最大的養老院機構奧古斯諾集團(Augustinum Group)共同投資,不過計畫案在幾年前已經被擱置下來。

SIMZ行銷主任抱怨政府政策不明,土地所有權取得不易,和上海地產公司的聯繫在2007年中斷,而奧古斯諾集團則表示從來沒有要在中國投資。SIMZ仍然在尋找投資伙伴,並已經與美國和德國的可能投資單位對話中。

中國巿場 投資挑戰大

復旦大學人口研究所副所長任遠說,退休養老村也屬於房地產項目,房地產投資者使用養老村行銷他們的生意,並因此獲得地方政府的支持,最大的誘因是地方政府通常會提供很低的地價給他們蓋養老院。「我們應該鼓勵商人投入這個產業,政府的眼光與標準對產業市場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他說。

上海養老村的計畫可能失敗,但這已經證明不管是地方政府或中國公司都希望爭取到西方投資者,而西方投資者也對老齡化市場虎視眈眈。任遠說:「中國應該西方進步的照護產業學習,他們應該關注美國和英國。」

英國的養老村經驗已有30年,隨老化人口漸增,照護需求也增多。根據英國國家統計中心(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的數據顯示,英國65歲以上人口到2034年將佔總人口的23%,屆時16歲以下的人口只佔18%。

綠野集團的鄭曉軍針對西方投資者表態:「我們需要進步的管理和服務系統,還有他們的經驗與進步的設備儀器。」不過,他並未透露潛在合作者是誰。

社會變遷 天倫難聚

澳得利公司(Audley)在英國開發高級養老院已經超過十載,執行長山德森(Nick Sanderson)表示他的公司並未深入調查中國的投資環境,不過會考慮請專家去考察新興市場,但他擔心中國市場的文化、法令與財源將會是挑戰。


鄭曉軍明白西方投資者的擔憂,提醒他們要注意中國政府提出的政策,並且開始尋求機會,「在中國,時機是非常重要的。」他說。

而對中國人來說,住進養老村的想法恐怕需要一些時間才會接受,劉葉的女兒擔心道:「我母親可能會覺得孤單,老年帶來罪惡感才想住到養老村,而人們會批評我是個不負責任的孩子,這與養老村的費用和服務沒有關係,一切都是我是否負責任。我希望媽媽退休後生活得開心舒適,但大部分中國的老人最開心的事情是和子女們住在一起。」

任遠相信,這些態度會隨著城市發展、人們遷移而轉變,把父母親放在養老村將是年輕人遲早必須做的決定。

台灣立報 2011/04/07  陳玫伶

相關連結
Growing old in China: The business of going grey (BB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