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馬英九確定一系列催生措施,包括5歲幼兒從今年8月起免學費;民國101年起,政府針對0至2歲幼兒托育,給予育兒補助、保母補貼、親屬喘息服務;2至5歲幼兒,每人2萬5千元的幼兒特別扣除額,藉此提振我國生育率。
發錢補助如逆向誘導
總統拍板的少子女化對策,還包含保母托育補助每月3千元與自行照顧者補助2千5百元。兩項補助為二選一,金額相當,而且為針對中低收入戶,也就是年收入113萬元以下家庭發放。不過,劉毓秀指出,這種設計可能會誘導幼兒出生在低薪甚至無業的家庭。
劉毓秀指出,根據目前兩性角色觀念與家庭經濟需求,唯一具有良好長程效果的促進生育政策,是「工作福利模式」,也就是即針對就業家庭提供平價、優質、普及公共托育,因此聯盟認同馬英九於5月承諾的「價廉、質優、離家近」托育服務。
但劉毓秀指出,根據實施「價廉、質優、離家近」托育政策效果最良好的北歐國家經驗顯示,托育政策成功除了需要縝密的政策設計,並在決策及執行過程全程實施民主審議之外托育相關福利也要儘量透過就業發放福利,才能避免逆向誘導。
補助恐成托育兩極化
根據民國99年度婦女婚育與就業狀況調查顯示,全國各地0至2歲保母托育普遍昂貴,日托平均每月1.5萬元,佔女性平均薪資的一半。在此情況下,政府讓中低收入家庭選擇領取每月2、3千元,低收家庭甚至加碼為5千元的送托或自帶補助。
劉毓秀分析,由於補助金額不足以讓低收入戶家庭送托,而中等家庭則得不到補助,等於讓中低收入戶與中等家庭都無法兼顧工作與育兒。
劉毓秀指出,從美國的經驗顯示,針對弱勢兒童提供補助托育,卻造成托育服務的兩極化,讓弱勢兒童使用較劣質且不便的服務,以及誘導兒童出生在經濟弱勢家庭,導致目前美國貧童比例高達5分之1至4分之1間。
相較之下,北歐政策則顯示,促進兒童權益的最佳策略是平價優質普及公共托育加上雙親就業政策,因為這套政策誘導家長兼顧工作育兒,使兒童大幅度脫貧且自幼普遍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劉毓秀認為,我國政策應該效法北歐,提供完善的托育服務,而非美國發錢式的補助。
另外,劉毓秀也指出,托育費用免稅不利中等及中低收入家庭,這些家庭減少的稅賦極為有限,卻損傷國家稅基,讓政府更無能力提供平價公共托育等措施來支持這些家庭。政府不僅不應實施托育費用免稅,反而應該藉租稅改革及促進國人工作等策略,讓國庫充實,政府更有能力提供各項支持育兒措施,才能形成環環相扣的良性循環。
托育需訂收費基準
劉毓秀還指出,日前出爐的催生政策缺乏「公訂收費基準」與「公訂管理與品質規格」設計,導致托育提供者很容易抬高實質收費,吃掉政府的補助,品質卻沒有保障。
劉毓秀強調,政府補救辦法就是在目前正在修法過程的《兒少法》中增訂條文,規定中央及地方政府分層負責實施保母托育管理制度,並以民主審議方式訂定收費基準,並於全國各地推動平價普及保母托育。
台灣立報 2011/06/28 史倩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