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日本發明蝌蚪型內視鏡 游到哪拍到哪

日本龍谷大學及大阪醫科大學,已成功研發出一種新型的蝌蚪型膠囊內視鏡,這種帶著尾鰭、裝有磁鐵的內視鏡,吞下肚後即可藉由遙控方式,在消化道內游到哪裡拍到哪裡。未來實用化後,將可運用在上至食道、下至腸道的各個消化道部位,大幅減輕內視鏡對病患造成的痛苦。



膠囊內視鏡早在2001年即已由美國開發完成,日本則在2007年納入醫療保險給付項目,但這種內視鏡吞服下肚後無法自行驅動,只能靠腸胃的蠕動移動,從吞下到排出平均需要16小時,而且只能局部觀察腸道患部,實用效果不如預期理想。


龍谷大學和大阪醫大研究小組將直徑約1公分、長約2.5公分的現有膠囊內視鏡加工,加裝2至4公分長的橡膠製尾鰭與磁鐵,尾鰭在體外強力電磁的作用下移動,由於驅動力強勁,在身體平躺的情況下,可經過大腸從肛門排出,屬全球首創。研究小組將這種蝌蚪型膠囊內視鏡暱稱為「美人魚」,5月間在美國芝加哥舉辦的國際醫學會議上發表相關學術論文。


這種蝌蚪型膠囊內視鏡,每秒鐘可拍攝2張照片,研究小組也發表了這種內視鏡首次成功拍攝到的大腸圖像,包括以往內視鏡難以拍攝的小腸在內,今後從食道到大腸的整個消化系統,都可能在數小時內完成檢查。


進行胃部檢查時,可從口腔吞入蝌蚪型膠囊內視鏡,檢查大腸可由肛門塞入。尾鰭長度依檢查部位自動調整,實驗證明不會刮傷腸胃。曾吞服這種膠囊內視鏡的龍谷大學名譽教授大塚尚武說,吞服時完全不覺得痛苦。



自由時報 2011/06/22 林翠儀

相關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