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教授魏惠娟從教育宣導的角度分析,直言時下老人對於交通安全常識,很多人根本就不懂,一些觀念與看法也都不對;逢甲大學交通工程與管理學系教授李克聰則舉現行人穿線的斑馬紋不見,來說明交通工程的重要性,並強調交通工程若是沒有做好或是適時做適當的調整,就會造成惡性循環,則交通安全教育及交通執法的工作就無法有效推動。
對於如何抑制老人交通事故的發生,在訪談中,魏惠娟及李克聰都提出應該重視並落實交通管理的「3E(Engi-neering、Education、Enforcement)」,也就是包括交通工程、交通教育,以及交通執法的概念。
魏惠娟特別提及,現在國內有關老人交通安全常識,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研究發現,很多人並不是真的很懂,一些觀念上的看法也不一定都對。雖然過去交通安全常識的教育都有在做,可是做法並不是很創新,「讓大家覺得都是老掉牙的問題」,所以,也才會有交通安全宣導教材的研究與編撰,並透過「路老師(志工)」的培訓,並到社區或老人比較多的地方去宣教,盼能讓老人交通事故再減少。
也是「老人交通安全教育教材」教材編審委員之一的李克聰教授指出,老人交通事故確實是值得正視的議題,其嚴重性比其所占的交通死亡事故百分比來得更顯著。在落實交通工程方面,李克聰說,以前早期的人穿線有斑馬紋,這表示人穿線更受重視,斑馬紋會配置號字(像是「慢」或者「注意行人」)以及閃光號誌,可是現在的人穿線斑馬紋幾乎都不見,根本就看不到,或者是變成枕木紋,這顯示現在的人穿線愈來愈不受重視,這樣一來就會產生惡性循環,很多人,特別是老人就不走在人穿線,以致進退失據而被撞。
依據調查發現,清晨與黃昏是老人發生交通事故的兩個主要時段,對此,李克聰表示,在黃昏時候,老人心情通常會比較憂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也因為這樣,在過馬路時,注意力會比較不集中,所以對於一些比較容易發生事故的地點,更應該透過交通工程、教育,或者是執法的手段來抑制,若員警看到老人違規,騎腳踏車任意穿越馬路,就應該趨前提醒,當場做教育的工作。
李教授表示,從三個「E」來探討,國內交通管理是還有很多可以努力的空間,若能透過我們的社區去進行工程面、教育面,以及執法面的改善,則他相信老人事故防制應該可以再獲得一些改善。
台灣新生報 2011/07/24 許志煌
2011年7月24日 星期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