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2日 星期五

新基因現蹤 多發硬化症有解

「自然」期刊今天刊登研究指出,科學家發現29種和多發性硬化症有關的新變體基因,並指出這項發現將有助製藥業者在更精確的免疫系統範圍內研究療方。

「自然」(Nature)期刊研究作者表示他們發現T細胞和化學物質「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s)對於使人殘廢的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而言相當重要。T細胞是1種白血細胞,負責免疫反應。


劍橋大學共同領導該研究的康普斯頓(Alastair Compston)說:「我們發現這些基因和抗多發性硬化症的藥物功能有高度相關,現在很清楚的是,多發性硬化症主要是免疫學疾病。朝著這個方向,就能揭露這種病的真面目,然後克服它。」

多發性硬化症的病因是,負責保護腦中神經纖維和脊椎神經的外層髓鞘質(myelin)遭受攻擊,開始故障,減緩了大腦和身體其餘部位的溝通。髓鞘質被破壞會造成神經訊號遺失、變慢或中斷,日常生活所需的觀看、走路、感覺、思考、控制腸子和膀胱的功能都會無法正常運作,隨著疾病加劇更加惡化,最終遭到破壞。

PLoS Genetics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今天刊登的研究也說,許多與多發性硬化症有關的基因也和其他自我免疫疾病有關,例如克隆氏症(Crohn's)和第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研究作者表示,這也為現有藥方指明了可能的新用途。

領導PLoS研究的美國耶魯大學學者卡薩帕斯(Chris Cotsapas)說:「我們已經知道許多毀滅性免疫系統疾病必然有共同的致病基因。現在我們有了地圖雛形,可以告訴我們該去哪裡找尋共同的療方。」

藉由找出各種罪魁禍首基因,科學家希望能加深對於多發性硬化症的了解,發明更佳的工具診斷多發性硬化症,最終期盼能發明藥物來保護甚至修復珍貴的髓鞘質。


中央社 2011/08/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