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病患術後自控式止痛 安全方便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麻醉部鄭孝良醫師表示,手術後的疼痛,不僅造成病人主觀上的不適,更影響其生理層面。以往一般人可能會認為不能忍痛是怯懦的表現,或擔心止痛藥傷身體,而不敢止痛。但依目前的醫學觀念,過度的術後疼痛,會刺激交感神經、增加耗氧量、提高心臟負擔、並影響許多電解值平衡及內分泌調節的過程。因疼痛而無法深呼吸、咳痰、行動、復健,更會導致許多併發症。但過量的止痛藥物,又有抑制心血管與呼吸系統的風險。因此,選擇適當的術後止痛方式,的確是門重要的學問。
病患自控式止痛(PCA)是目前對重大手術病患一項安全方便的止痛方式。其原理是由醫師先設定藥物的種類和劑量,將藥物置於幫浦中並連結一個由病患控制的按鈕,當病患按下按鈕後,藥物即可從幫浦增量流入至病人體內。由於醫師的設定已存在於幫浦的微電腦中,即使病患隨意多按,藥物也不會超過安全範圍。而由病患自行按壓操作,可省卻傳統每當病人疼痛發作時再通知醫護處理的等待過程,增加舒適度。每次少量給藥的方式,也使藥物濃度較為穩定。
目前搭配病患自控式止痛幫浦的給藥途徑,主要有兩種,一是靜脈(IV)給藥,二是硬脊膜外(Epidural)給藥。前者即類似一般「打點滴」的方式,由靜脈留置針給藥。後者則是一種類似「半身麻醉」或「無痛分娩」的技術,由麻醉醫師於手術前置放硬脊膜外導管,術後可於脊神經周圍持續灌注局部麻醉劑,對手術部位加強止痛,可說是目前常用術後止痛方式中,效果最佳的,但是風險也較高。
置放硬脊膜外導管,需要以一較粗的穿刺針穿過脊椎骨節與節之間的縫隙,到達脊椎骨內、脊髓的硬脊膜外一個數公釐的小空腔,再置入導管。尋找脊椎骨間縫隙方向以及確認深度,皆需要一定時間緩慢施打,過程當中麻醉醫師會以局部麻醉及鎮靜止痛藥物減輕病患的不適感。只要病患能平靜側躺不動,配合適當姿勢,置放此導管是相當安全的手續。
台灣新生報 2011/09/27 戴聖峰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