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積極迎接老人時代

 重陽時節,總是見到一些縣市首長出現在幾個應景場合,續演送紅包、「餵食」人瑞的傳統戲碼,以示對老人的尊崇和關懷,卻很少看到有政治人物深層的去思考台灣老年生活上的結構性問題,提出更友善老人的根本策略。

 從批判老年學的觀點,當前老年人最主要面對的問題是,國家和社會如何生產或創造他們,並且如何去形塑老年個體的日常生活經驗。更明確的說,全國二五○萬的老年人口最根本問題,就是國家和社會不斷的將老人視為「問題」,認為他們會降低經濟成長率,提升依賴人口的扶養比率,成為社會的負擔。




 一些「老人問題」專家更指出,老年人口的成長還會導致健康照護、社會保險和福利支出大幅增加,最後拖垮國家財政、導致國家破產。在這種理所當然的老人等同於問題的邏輯推論下,於是整個台灣社會幾乎都感染了「老年恐慌症」,將老人視為一顆足以摧毀國家社會的核子炸彈。然而,對老人而言,這種罪名何其沉重。



 其實,在不可避免的社會高齡化趨勢下,我們更應該以積極、正面的態度,去迎接人口老化的事實,否則,平均餘命的延長,就變成社會的一大諷刺。世界衛生組織即指出,人口老化是人類最偉大的勝利,是公共衛生政策,以及社會、經濟發展上首要的成功故事,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社會成就。當然,它也形成二十一世紀最大的挑戰。



 傳統上,老年會讓人聯想到疾病和依賴,但這並非必然的現象,也是落伍的想法。如今,應該有新的思維典範:老年人不是經濟的耗費,而是積極的參與者,也是發展上的貢獻者與「受益人」。早在十年前,世界衛生組織就提出「積極老化」(active ageing)的政策架構,擴大老年的健康、參與與安全的機會,提升晚年的生活品質。雖然,人口老化可能造成健康照顧成本的提升,然而在經濟合作開發組織國家的研究發現,成本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低效率的照顧輸送服務、「基礎結構」的錯誤投資、付費體系的錯誤誘導、高成本科技的不當使用,僅有人口老化不會導致國家財政的失控。



 台灣也在倡導「積極老化」概念,卻把責任和重點偏向老年個體,忽略政府應扮演的角色。比起年輕時候的漂蕩和流移,老年人往往是地方守護者,「積極老化」的老年政策應為老人創造友善的生活環境。世界衛生組織在二○○七年的國際老人日,發布「老年友善的城市指南」,從設備、建築物,到都市環境、交通設施等;整合福利、醫療、保健、生活輔具、保險及建築等相關專業,建立包括軟硬體服務系統及財政規劃等制度。具體的友善城市的評量項目包括:愉悅和清潔的環境、綠色空間、照明、休憩的地方、人行道、十字路口、可近性、安全的環境、散步道、腳踏車道、電梯、扶梯、斜坡、入口、通道、防滑地板、陽光、醫療、娛樂…等。



 目前,台灣除嘉義市政府正積極營造成為老年友善城市外,其他縣市很少看到完整規劃。包括老年人口最多的台北市、新北市和高雄市,以及老年人口比率最高的嘉義縣、雲林縣、澎湖縣,幾乎很少提出對老人友善的重要做為。



 據經建會推估,台灣的老化速度將自十年後開始「起飛」,未來四十年內,國內老化指數將成長五.七一倍,老化速度也是全球第一,最快在二十二年後,會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老」的國家。因此,當人口老化已是不可避免趨勢時,老年政策再也不能化約為「問題老人」的政策,或只為一些「問題老人」而服務的政策,而應積極思考高齡化對台灣社會未來所形成的機會與挑戰。


中國時報 2011/10/05 邱天助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