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

股價暴跌 「李寧」美國夢恐難圓


在中國運動服市場具有高知名度與市占率的李寧公司,因為開拓美國市場的雄圖遭遇挫折,導致今年來獲利急縮、股價暴跌,凸顯中國企業打造國際品牌的困難。


李寧曾是中國的體操王子,1984年在洛杉磯奧運贏得包括三面金牌在內的六面獎牌,是最早打響國際知名度的中國運動選手之一。他在22 年前成立以自己名字作品牌的公司,目前在中國運動服市場的占有率排名第三,僅次於耐吉 (Nike)與愛迪達 (Adidas)。


然而,李寧公司高調開拓美國市場的雄圖,卻遭遇重大挫折。李寧四年前在波特蘭市設立全球設計中心,設計以美國市場為主要訴求的球鞋,還高價找來NBA籃球巨星歐尼爾等名人代言,兩年後又在當地成立展示處。李寧試圖建立利基市場,他與美國羽球俱樂部訂立配銷協議,並和Foot Locker及其Champs運動中心簽訂行銷李寧產品合約。


但波特蘭的營運卻相當不順。為創造網球鞋與服裝而召募的30位設計師和其他員工,今年來有半數離職。根據最新數據,李寧公司2011年上半年獲利比去年同期銳減近50%,營收也萎縮5%,只有人民幣43億元。在香港掛牌的股價今年來重挫63%,遠遠超過大盤的跌幅。李寧公司並沒有披露美國的銷售業績。


巴克萊銀行分析師指出,存貨太多導致許多零售點低價銷售產品,讓李寧與耐吉等品牌一競高下的雄心受挫。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很多中國企業有國內的龐大製造基礎作靠山後,都想創造一個與之匹配的全球性品牌。但除了聯想集團取得不錯的進展外,多數企業一路走來都是跌跌撞撞。


報導指出,有心打造國際品牌的中國企業,既要迎戰地位鞏固、身經百戰的全球競爭者,又得面對品牌難以獲得認可的殘酷現實。雖然中國早已是名符其實的「世界製造工廠」,但根據市場調研機構Millward Brown和媒體公司WPP的調查,中國境外竟有83%的消費者連一個中國品牌或公司名稱也叫不出來。


上海的中國市場研究集團創始人雷小山說:「問題在於他們開拓海外市場時,視野已比在國內時縮小很多。」

聯合晚報 2011/12/25 陳澄和

相關連結

A Chinese Brand Flounders in U.S.: Even 'Shaq' Isn't Enough to Help Beijing's Li Ning Gain Ground Against Nike (WSJ)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