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長江商報》報導,世界上發達國家是實現現代化後,人口結構才進入老年型,但大陸老齡化問題的現狀卻是「未富先老」。截至2009年底,大陸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高達1.67億,占總人口12.5%,且呈現出加快成長的趨勢,高齡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和空巢老人數量龐大。
「我一直在強調,中國還有另一半人口紅利。」大陸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表示,「雖然未來老年人占的比重較大,但其實還可以發掘出新的人口紅利。而第2次人口紅利可以成為未來經濟成長的源泉。」
蔡昉認為,人口紅利的具體表現就是農民工進城打工,提高生產率並對經濟成長做出貢獻。但這種職業轉換並不徹底,他們沒有得到城市居民的身分,還存在回家的預期,每年都要回家過年,因此其勞動力供給是殘缺和割裂的,沒有充足的利用。大陸勞動年齡人口從2010年到2015年皆處於高峰值,2015年後將開始逐年下降,到2030年約為67%。
蔡昉說,「傳統意義上的人口紅利主要是年輕,我把它叫做第1次人口紅利。未來老年人占的比重高了,還可以發掘出新的人口紅利。」
蔡昉表示,人口老齡化意味著壽命的延長,將成為勞動力供給的重要補充。為了創造第2次人口紅利,蔡昉建議大陸政府大力深化教育、加強培訓,使老人的教育水準提高,為將來延長退休年齡做準備。
除了延長退休年齡,蔡昉還認為,人口生育政策終究要調整,但在調整計畫前,仍需先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蔡昉說,「現在發達國家的公民多在 65歲以上才退休,而我們(大陸)的法定退休年齡低於60歲,甚至小於55歲。如把實際退休年齡提高到65歲,勞動力供給會大幅增加,養老的負擔也會明顯減輕
旺報 2010/02/28 鍾張涵
2010年2月28日 星期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