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人工電子耳 聽障者溝通橋樑

住在台北的周小弟,在家人陪同下到台中慈濟醫院裝人工電子耳,跟他卅八歲的「病友」陳玉惠,在床邊分享使用經驗,「開始使用電子耳,就能聽得更清楚了!」儘管第一次見面,因著同樣經歷無聲世界的相同感受,兩人心靈上的溝通絲毫沒有距離,也讓家人更安心。

今年四歲的周小弟,出生四天就經「新生兒聽力檢查」發現聽力障礙問題,在雅文基金會協助下,戴上助聽器後,能聽得到也可以溝通說話,去年檢查發現聽力嚴重滑落,家人生怕錯過治療的黃金期,急著尋求醫療資源,獲慈濟基金會補助,由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吳弘斌進行人工電子耳手術。

同為吳弘斌電子耳病患,陳玉惠看到周小弟,相較自己的失聰經驗,年紀那麼小就可以裝上電子耳,真的「很幸運」。

陳玉惠家中兄弟姐妹眾多,身為家中老么,跟大姊差了十八歲,家人對她的照顧很難周全,一歲多時,她出麻疹發高燒,聽不到聲音卻一直沒被發現。直到八歲上學,老師才發現她的聽力障礙,那時沒有聽障班,智力正常的她只得在啟智班就讀,上了國中、高中,因為沒有啟智班,反而可以唸正常班,最後家商畢業。公司男同事看到了她的美,有意結為連理,面對家人以懷疑的口氣,問他難道不介意太太是聽障?他的回答是「眼睛看不到就戴眼鏡,耳朵聽不到就戴耳機。」也讓家人從此對這段感情釋懷。

卅八歲的陳玉惠去年八月裝上電子耳,她說,原本靠助聽器接收外界聲音,接收器一打開神奇的事就發生了,電子耳搶光了聲音,右耳的助聽器一整天忘了裝電池,也沒發現,這樣的經驗讓周小弟的阿媽聽了安心很多。

「電子耳開始用了以後,以後聽聲音就可以更清楚了。」湊在周小弟的面前,師姊跟小小病友分享她的使用心得,周小弟開心的舉著向上的大拇指,是手語中象徵「讚」的意思,兩人的臉上都浮現滿滿的笑容。

安裝人工電子耳最適合的年齡是一到三歲,吳弘斌主任指出,因為這段期間正好是聽覺系統發展最關鍵期,藉助人工電子耳,聽損孩子也能順利接收聲音刺激,往後就能跟一般小朋友一樣說話、唸書、交朋友,人際交往與學習成長,都不受影響,如果拖到七、八歲聽覺中樞已經萎縮時,再手術已經效果不佳。

手術後二至三周,將接收器打開後,就能開始聽力訓練工作;由於植入體的電極已在體內,所以外觀只有一個小小的頭圈掛在耳朵上,如同隨身聽的耳機,美觀輕巧。

台灣新生報 2010/05/05 周志祥

相關連結:財團法人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