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8日 星期二

南方網-富士康,請讓員工完整存活!

      評論解讀台商富士康集團在兩岸均為指標性企業,近來員工「九連跳」自殺事件,嚴重打擊形象。有記者潛入富士康28天後,用「碎片一樣活著」來形容這個龐大集團員工的存活狀態,聞之令人心驚。能將「人」不當人,只當成生產線的附屬品,資本家的邏輯中或許缺少了「人性關懷」。讀者在看到該集團企業主一擲千金的魄力與豪奢新聞時,能無所感?

     員工生命生活分離

     單論人口規模,富士康集團所在的廠區已是一座中等城市,其人口密度甚至遠遠超過一般城市。但是,就在這高密度生存中,人際之間幾乎沒有什麼關係。員工們緊張地上班、下班、睡覺,而沒有任何私人時間,報導顯示,甚至同宿舍的員工之間也沒有任何交流。傳統上在外出人口中發揮聯絡與組織作用的「老鄉會」、「同學會」,在富士康同樣基本上不存在、未運轉。

     由此可以看出,富士康那40餘萬員工生活在一個沒有「社會」、沒有文化的空間內。他們的生命基本上被納入工廠的生產流程中,而與外界隔絕。他們原有的社會聯繫被切斷,新的社會聯繫無從建立。每個人都處於「原子化」狀態,變成生產線、流程的附屬品。他們喪失了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起碼生活,生命與生活分離了。或許可以推測,有些年輕員工的自殺,不是因為感受到有多少痛苦,而因為絕對的空無讓他們已無從區別死與生的標準和意義,自我選擇死亡也是一件輕飄飄的事。

     富士康對外辯解稱,就工作強度、加班時間、薪酬福利而言,富士康遠稱不上「血汗工廠」。這樣的辯解是無力的。這是一個帶有過於強烈的物質主義色彩的血汗工廠標準,那些年輕員工的死,其實已經宣告這個物質主義的失敗。在我看來,完全無視人的完整性、把人當作流水線的附屬品的工廠,就是最嚴酷的血汗工廠。

     富士康廠區裡的年輕人是最為不幸的。他們的收入也許略高一些,但他們生命的完整性不復存在。人之為人在於他有心,有情感,在於他生活在與親人、愛人、朋友、老鄉等等關係網絡中,在於他活動於信仰、文化、商業等一般性溝通與交換關係網絡中。如此,一個人才是一個完整的人。這樣的人,即便收入不高,生活貧困,但生活至少是有意義的。

     變成生產線附屬品

     而在富士康這類工廠的管理者眼裡,年輕員工生命中唯一實在的東西,就是流水線生產所需要的血汗。他們的情感、私人生活、社會聯繫被系統地忽視、壓縮、剝奪。他們不再是一個完整的人,而僅是可向流水線上注入血汗、把原材料變成成品的空洞軀殼。這樣的工廠當然就是血汗工廠。

     然而,就是富士康這樣完全取消社會的工廠,加上員工集體居住形態,卻在珠三角新興工業區持續存在,廣泛蔓延。對現代社會來說,這實在是一個悲劇。人們曾經興沖沖地宣告,進入現代社會,人將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說,每個人不再被階級制度、地域、宗教教條或者不公正的法律所切割、所阻隔,而可以完整地支配自己,按照自己的意志安排自己的社會聯繫,生命將充實而飽滿,從而充分實現人之為人的價值和意義。

     今天發出拯救這些年輕人的呼聲,也許不算矯情。一個社會,如果年輕人帶著夢想離開家庭,卻在異鄉自殺,這社會終究是病態的。至於拯救之道,說來並不複雜:把這些年輕人當成完整的人看待。做到這一點的簡捷技術手段是,把流水線與生活分開,工廠解散宿舍,把住宿收入打入收入中。讓員工回到社會中,他們或可恢復自己的完整性。

 摘自《南方網》2010-5-17,作者秋風係北京學者

旺報 2010/05/18 記者王超群 整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