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提到,不論是「教育職訓化」或「庸俗的人文主義教育」,此種只強調「教育端」而不介入「就業端」的政策,
很容易只是更加剝削青年、但對解決實際青年就業問題無益。如果說,這些政策屬於「強化剝削的可能」,還有另外一種狀況,屬於「賤賣青年勞動力」,也值得我
們持續重視。
近來發生了一個顯著的例子。今年6月,台大發生了研究生抗議校方刪減教學助理助學金的風波。據指出,博士生的教學助理薪資將從每月1萬元減薪為6千元,碩士生從6千元減薪為4千5百元。此舉亟可能波及其他助理薪資標準,並將對各校引起示範效應。
面對研究生抗議,校方各式各樣的說詞傾巢而出:「因為5年5百億沒了,所以沒有辦法」、「學校經費不夠,大家要共體時艱」、「有的TA很輕鬆」、「碩博士
生做一樣的工作,薪資有差別不合理,所以博士生要多減薪一些」……。然而,這些說詞都掩飾不了一個根本的事實:研究生的貧窮化!
10年之間 研究生貧窮化
在10年前,碩士班研究生每月能領取8千元以上的助學金,是相當普遍的津貼補助。甚至不少助學金並沒有要求研究生負擔任何勞務,或者要投入的實際工作時間也遠不及帳面要求。
在此時,助學金實際上合乎它的名義,屬於一種沒有勞務對價的「津貼」。
一轉眼間,當今的碩士班研究生多數連8千元助學金也領不到,如同台大要把碩士班TA薪資從6千元砍到剩4千5百元。然而,隨著各種關於大學研究的競爭與評
鑑,研究生的實際工時卻不斷增加,越來越如同「真正的工作」一般,而不擔任實際工作的研究生,則不少是一毛也領不到。這個時刻,研究生失去了過去享有的
「津貼」,而是以助學金名目,實則「受雇」換取「薪資」。
問題不只如此,自從高等教育持續擴張,不但念大學成為了職場上的基本學歷,念研究所也日益成為了一種普遍的晉升要求。結果是,倘若期望找尋一個相對有尊嚴
的工作,更多的人得投入研究生的行列,暫時被迫接受這樣「半工半讀」的低薪待遇。悲哀的是,研究所擴張的結果,相應的卻是碩士畢業生的起薪大幅下降,短短
數年間,從平均至少3萬2千元的月薪,下滑到2萬7千元!
私有化下的求學費用高漲
而同一時間,維持研究生生活所需的費用卻不斷高漲。不只是人人面對的高物價問題,還包括因「私有化」而提高的學生生活費用,以及年年調漲的學費,一來一
往,一年的求學費用又比過去多出了數萬元。不少大學不負責任,讓研究生人數增加的幅度,遠高於宿舍提供的床位;結果學生想住宿舍得靠抽籤,其餘就得自行租
屋,或選擇學校委外BOT的高價宿舍。以我過去就讀的政大為例,就有碩士班學生得靠當「黑戶」,才住得進宿舍;而後來擔任過教育部長的前校長鄭瑞城,在任
內就調漲了將近3成的學費!
總結來說,在政府與大學的共謀下,短短10年之間,透過了:一、津貼取消;二、助理勞動強度提高;三、物價、教育和生活費用提高;四、未來起薪下降;五、
研究生的普遍化……使研究生淪為「新貧階級」。逼得研究生再也不能安貧樂道地專注於學術活動,得接case、打零工,才能勉強維生。
校方可能說,根結的原因還是因為經費受限的問題,所以非得這樣。喊窮人人都會,但問題是,窮在誰身上?請問:校長薪水有窮嗎?教授有窮嗎?怎麼經費有限,被犧牲的就是學生?不但要漲學費,津貼被取消,連原本的工作薪資,都可以刪減?說穿了,豈不是柿子挑軟的吃?
意識化與集體行動的必要
透過這樣簡短的歷史分析,我們或許能對問題有著較清楚的觀察:
一、研究生的貧窮化已經是個明顯的趨勢,而且是個當權階級有意主導下的惡果。倘若想改善這樣的趨勢,我們不但該反對各種使研究生貧窮狀況惡化的政策,還該
採取行動對校方和官方施壓。我們需要看到:我們是一個「階級」,如果不採取行動,握有權力資源的另一個「階級」,只會讓我們的處境更惡化。
二、面對校方說詞,有些人認同到:「其實我們不需要那麼多TA」、「有些TA很混、應該用評鑑來淘汰混的TA」,而轉為支持「不減薪,但減TA員額」。值
得提醒:在陷入新自由主義的邏輯讓研究生「自相殘殺」前,我們或許應注意:本來研究生應享有不需負擔勞務的「助學金津貼」,已經被校方剝奪;取而代之的,
是引入與學術相關的「部分工時職缺」,現在還要刪減員額,要研究生自生自滅。這是我們要反對的問題。假如要刪減TA職缺,那就應當還回研究生的助學金,回
歸過去足以保障研究生基本維生、不需負擔勞務的「津貼政策」。沒道理只讓研究生處境惡化,其他成員不需共同承擔。
三、換個角度說,既然「津貼」遭取消,現在研究生的確是「受雇」工作,那麼按照我國勞動法令的規範,校方也就更沒權力如此妄為。在勞動基準法「不定期契約
為原則」的保障下,校方本無權力片面變更研究助理薪資條件,更遑論減薪4成!片面變更下的結果無效,研究生也因此有權依法採取各種勞資爭議動作(包括申請
勞動檢查、調解、罷工、訴訟),拒絕接受違法的減薪措施;其他法定勞動保障(加班費、資遣費、勞健保、勞退金),也應一併要回。
總結而言,從就業政策的角度觀之,國家有意將研究生的容量擴大,原本就應相應安排妥當的就業機會,不論是在學時或畢業後。而助學津貼和助理工讀,長期以來是能使研究生族群勉強維生、專心於學術的重要機制,同時也有著「在學就業政策」上的意義,不容許任意抹滅。
我們需要更多的行動,共同對抗這個「賤賣青年勞動力」的趨勢!
台灣立報 2010/06/22 林柏儀(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委)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