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先生因膽結石住院接受膽囊切除術,正當一切恢復良好,即將出院前夕,他因一股尿意醒來,不忍心叫醒熟睡中的兒子,獨自摸黑下床,卻突然感到頭昏眼花、雙腳無力,「碰」的一聲,他整個人跌倒在地,連點滴也扯開了。
幸好,老先生只是膝蓋破皮,尚無大礙。不過,類似個案在住院期間跌倒,是醫院中常見的意外事件,其中又以65歲以上老人居多,跌倒率隨年齡增長而遞增。基於病人安全為考量,各醫院無不致力於預防跌倒,台大就發起所謂的「不倒翁運動」。
跌倒 不分醫院或住家
台大護理部主任黃璉華指出,臨床觀察,容易發生跌倒意外的病人,其實不分年齡,凡肢體功能障礙、視覺障礙、步態不穩、姿勢性低血壓、貧血、營養不良、虛弱、頭暈、因服用影響意識或活動的藥物(例如利尿劑、麻醉止痛劑、鎮靜安眠藥、心血管用藥、散瞳劑、輕瀉劑或精神科用藥)、有意識障礙,如失智症等,都屬於易跌倒的高危險群,而且不分居家或住院,都可能發生失足意外。
根據台北萬芳醫院調查,近6成病患跌倒發生在夜間,並以下床如廁的情況最常見,其次是下床活動、拿物品、遇障礙物、未拉起床欄致翻身掉落。而且,68%的病人跌倒之際,並非身邊缺乏陪伴者,顯示多數病人往往一時疏忽而跌倒。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輔具中心組長施啟明指出,防範病人跌倒,最好拉起兩側床邊欄杆,特別是意識不清、步態不穩、肢體無力需人攙扶者,有床欄可有效限制患者任意起床。如果居家床舖沒有床欄,則可利用座椅的靠背,並讓照顧者、陪病床緊靠於未圍床欄的一側睡覺,以降低病人自己下床產生意外。
此外,國內已開發出病人離床警示器,這款類似座墊的警示器,也可以放在椅子上,它透過壓在上面的重量感應器,一旦起身就會發出聲響,還可連接到電腦系統,隨時偵測病人的狀態。
下床 別急 先坐2分鐘
醫院病房都有叫人鈴,其實是呼叫旁人協助的利器,施啟明說,即使是拿衛生紙、喝水等動作,任何下床動作都可能跌倒,患者返家,也可用一般的鈴鐺替代。
至於病床高度,建議維持在最低位置,可方便病人下床;床邊照明應降低刺眼炫光,並注意夜間打開夜燈,以及移除床下多餘的障礙物或踏墊。
黃璉華並提醒,可活動的病人,下床前宜採漸進式,不要貿然站起,否則易因姿勢性低血壓而暈眩,最好在是起床坐沿後,先將雙腿懸擺約2到3分鐘再下床。
聯合報 2010/08/05 詹建富
相關連結: 居家長照全書 圖解真簡單
2010年8月5日 星期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