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日 星期三
雙聯學位難度高 堅實打造人才
雙聯學位是所有大學跨國、跨校合作模式中,最具實質內涵、操作最嚴謹者,若能切實辦理將是成功的培養人才管道。
近年來高等教育國際化漸成潮流,國內以「校、院、系」三級行政體系,分進合擊的跨國學術交流愈來愈頻繁,如教師短期出訪、增聘外籍教師、交換學生、締結國外姊妹校、增加外語授課等;不過,其中最具實質合作內涵也最嚴謹操作的,莫過於「雙聯學位(dual degree program/joint degree)」。
實施模式多 無統一定義
何謂雙聯學位?最早,雙聯學位意指「跨校」修習系所課程,完成規定學分之後,可同時獲得兩個不同大學授予的學位,包含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不過,隨著高等教育國際化,現在提到雙聯學位,更多意指「跨國」的不同大學學位。實施模式相當多元,並無統一的定義。有的是在同一階段,如學士階段跨國修習兩年課程(2+2),畢業後就可獲得兩個學士,即學士雙聯;碩士雙聯是「1+1」,博士雙聯是「2+2」。
也有「學士+碩士」的學碩雙聯,即學士階段在A校,碩士階段在B校,畢業後同時獲得A校學士和B校碩士學位。由於文件往返有「校內窗口」專案處理,通常取得雙聯學位的時間會比一般程序短;當然,也有可能因為課業繁重而延長修業時間。
合作程度 遠高於交換生
那麼,為何跨國雙聯學位生的難度遠高於跨國交換生、跨國短期研習生?首先,雙聯學制要授予「學位」,亦即兩校師資、學生素質、教材、教學和課程等都必須反覆推敲;而交換生僅授予「學分」,短期研習生甚至可能根本不涉及學分,合作程度大不相同。
換言之,雙聯學位是將兩個簽有合作協定、分屬兩校的個別科系(或全校全部科系)視為一體,兩者的所有學分互相承認,合作層面非常深入。因此,雙聯學位的合作學校一定要十分信任對方,學生程度包括課業成績及英語能力也一定要夠好,而這也正是跨國雙聯學位的困難。通常能夠成功簽約的大學院校都有長久、密切的姊妹校關係,且簽約之後還得持續處理師資、學生、教學和課程等適應問題。新竹清大國際事務處國際長王偉中便表示,雙聯學位的概念大家都懂,但真正成功的不多,連美國、日本都少見,「大概只有歐洲比較成體系。」
國內44校 開設雙聯學位
台灣是2004年教育部頒布《國內大學校院與國外大專校院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要點》,規定辦理雙聯學位的國外學校必須是「當地有關權責機關或專業團體認可、並經駐外單位查證屬實」的大專校院;且修習雙聯學位的學生在國內修業年限逾半且成績及格、赴對方學校修習剩下學分且成績及格,並符合雙方畢業規定後,才能獲得雙聯學位。
根據高等教育評鑑中心侯永琪、蔡小婷統計,目前國內有44校和國外109校合開雙聯學位,運作得較為成熟的有1+2+1學士(中央大學- 紐約大學理工學院)、2+2學士(新竹交大電機學院不分系菁英班-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1+1碩士(中山大學亞太營運管理EMBA雙聯學程-香港中文大學管理學院)和3+2學碩士(新竹清大-瑞典林雪平大學)及博士雙聯(台灣海洋大學-法國里爾大學)等模式。
共同培養人才 真正雙贏
雖然雙聯學位操作難度高,但是許多學校仍然樂於配合。新竹交大國際事務處國際長許尚華一語道破箇中道理:「雙聯學位招到的一定是好學生,而大家都希望留住好學生!」與其讓優秀人才流失、出國,不如把好的合作伙伴(國外大學)引進來,雙方共同培養優秀人才,才是真正的「雙贏」。
旺報 2010/09/01 簡立欣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